【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智谋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和一个语文天地。两篇课文分别是《草帽计》《包公审驴》。这两篇传统故事分别讲述了贺龙和包拯的制胜故事,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给人深刻的启示。学习本单元,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要正确恰当的运用智谋。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具体情景中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的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写作,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时间:
                     《草帽计》              ……    2课时
                     《包公审驴》            ……    2课时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1课时
                       语文天地              ……    3课时
 
 草帽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的胜利的故事。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教学重点:    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构想: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123456789
    2.出示课题:《草帽计》,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3.你知道这个草帽记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交流资料
    简介贺龙: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这个计策怎么样?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呢?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5、交流:
    1)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2)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计”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凌乱”一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
    3)敌机:
    ★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
    4)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123456789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
    6、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
    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
    四、熟读课文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把故事叙述给家长听听
板书设计:
草帽计
丢草帽      捡草帽
戴草帽      炸草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和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节读文;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计”神在哪儿?
    二、学习课文
    (一)复述课文
    1.复述课文的方法
    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
    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
    第三步,复述课文
    2.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
    (二)自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说说那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同位交流,集体交流
    三、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2.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记”的神妙之处。
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板书设计:
草帽计
                                      复述课文的方法
                                      首先,熟读课文
                                      第二步,归纳要点
                                      第三步,复述课文123456789
课后反思
 
包公审驴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构思:    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经过。
学生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 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123456789
    三、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四、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作业设计
    编小课本剧
板书设计:
       包公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审
       驴   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       )的包公。
    2、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语。(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123456789
    二、创设情境
    1、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
    2、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举起手中的书)深入这个最好的现场去调查本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
    (课件:)①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②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
              ③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4、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
    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希望各位都有收获!
    5、各专案调查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各自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三、反馈调查情况
    1、各位辛苦了!本官对此案有颇大的兴趣,更好奇当时在场的人的反应,如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谁先来说说从这些人身上调查到的情况?
    2、各专案调查员进行反馈。
    3、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以下点拨:
    王五方面:
    ①你调查得真细致,不仅调查到事情的真相,还询问了当事人的感受。
    ②你刚才说那个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调查了王五丢失的驴长什么样子?现在的驴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询问了王五他发现驴丢时的感受?一头毛色光亮的好驴,却换来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也难怪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衙役方面:
    ①有哪位是从衙役方面进行调查的?你是否询问了衙役为何发笑?
    ②哈哈!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笑出来的,哪有这样审案的呀!还有谁调查到了其它信息?
    围观群众方面:
    ①那么围观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此事?谁从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②“审问驴子”这种驴子不用说老百姓了,连你我都很少听说,也难怪他们好奇了。
    4、从各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调查得都很认真,这点本官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样审驴的?123456789
    ①说得是很详细,但可能是本官年纪大了,听起来有点乱。能否用表示顺序的的词来说说。(比如:先……然后……最后……)
    ②还有什么办法更直观明了?(比如:画示意图)
    5、这位包公办案还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不审人?(包公怎么知道通过审驴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各位调查还不够全面,没关系,再次进入这一现场,相信有更多的收获。赶快再去调查吧!)
    6、原来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抓到小偷了。唉!这一点老夫也自叹不如呀!不知各位还从包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7、本官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这位“包青天”认真观察事物、办案足智多谋,这些可都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还听说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呢!各位刚才都亲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机智,为官就考考你们,若是你们会如何破此案?
    2、课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时间充足就当场说说,若来不及就另找时间。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可惜时间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调查案件,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时间不早了,我们先作歇息,再来说说怎样破案,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五、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提供网站、书籍。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课
    写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王五  急中生智
小偷  偷梁换柱
课后反思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多听先生讲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但是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只顾了自己的兴趣,却让老师和同学饿肚子,是错的。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险些连学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训。使学生认识诸葛亮知错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爱,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基础。从中可联想到学生自身,与之对照,明确正确的做法。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123456789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联想到学生自身,与之对照,明确正确的做法。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构思
    课前可让学生介绍一些诸葛亮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小故事,话锋一转,那么,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双方同学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这里要给学生充分的辩论时间,鼓励学生向别人质疑,甚至还可以引用课外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只要稍加点拨,避免学生思想过于偏颇即可。可以尝试学生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鼓励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排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诸葛亮小时候在哪儿读书?
    (2)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
    (3)现在是什么样?
    (4)诸葛亮的做法为什么遭到了老师的批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因:聪明劲没用到正地方。)
    三、讨论
    (1)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2)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了解其他巧用智谋的故事。
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聪明劲要用在正地方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一个金钥匙。“笔下生花”三部分的内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金钥匙,明白应该围绕一个议题发表意见。
教学重难点:    编探险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明白作计划的好处。
教学构想:    畅所欲言,先小组交流,把从网上找到的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展示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并推荐网站,教会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初显身手,引导学生先制定计划,再编探险故事。金钥匙,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多方面的评价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123456789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畅所欲言,介绍自己查找到的一处奇观。
学生学习过程:
    本次“综合活动”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一、导课
    课前同学们调查、访问了家人、邻居、老师,了解周围所发生的变化,搜集了一些关于“把聪明用在正地方”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明确交流的要求
    1、交流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充实。
    2、可用数字、图片、实物来说明。
    三、集体交流
    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谈这些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找一找
    活动前,教师从搜集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说起,引发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智谋”。可以由家庭——社会,有校内——校外,由国内——国际。然后,让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个人或小组合作。讨论后,要给时间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访问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动手搜集材料。
    全班可以同意确定反映“智谋”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
    六、写一写
    写前引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如记叙、说明的文体,小诗、新闻等,还可以以某一种物品自诩的口吻,写一篇童话,反映其“智谋”过程。
评价习作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的真实、科学等方面入手,使习作内容表达意思清楚,明确,反映社会一定的变化,有一定的条例,语言通顺。让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评价,教师参与评价。
    七、说一说
    结合找一找后出墙报的内容进行,也可以结合写一写他评时进行。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能力。
    八、写一写
    根据“笔下生花”的要求,展开辩论,据理力争,然后分别把四个人的想法写出来,讨论一下谁对谁错。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单元《水》
板书设计:
智谋故事
                         围魏救赵        空城计            破釜沉舟
                         隔岸观火       调虎离山
课后反思: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08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