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枫叶如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不知道你对秋的认识有了哪些变化?我们来看看诗人眼中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
出示杜牧诗作《山行》,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它不是因为颜色上的差别,而是霜叶经历了风霜的考验,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饱满而茁壮,所以才比二月花红。
2、导入新课:而作家袁鹰对红枫秋景也有自己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枫叶如丹》这篇课文,看看他眼中的枫叶又是因为什么而绚丽多姿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
  2、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①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3、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4、自读13自然段,思考:朋友为照片起名后,作者到底恍然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5、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自然界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三、总结拓展
1、总结:在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然而在人生的秋天他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欢乐和活力,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而对于我们而言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我们的生命,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呢?枫叶如丹,愿我们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人生。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课外查找一些对生活有启示的精美散文,推荐交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05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