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目录_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象》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内容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黄河象》  第二课时

授课

教师

 

认知

目标

1、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侧重地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

2、不以课论课,大致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发散思维,让学生脱离课文自己推断。

3、运用推理想象,对尾椎失落的情景进行推测,利用课余时间写成有条理的情趣短文。

情感

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情趣,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谈古论今,缩小视野,对甘肃省历史文化底蕴和张掖湿地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重点

难点

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教学

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激荡学生思维。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为避免“满堂点”,课件使用尽量做到少而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视频,引入新课。

自然博物馆中的黄河象骨架化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高大、完整)

二、看课件,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黄河象的高大?从哪几句可以看出黄河象的化石保存的很完整?

2、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什么时间?谁?在哪里?怎样发现的?(73年,甘肃、农民)

3、为什么叫黄河象?

4、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三、新授,重点解决上题中的第四个问题。

1、老师也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个化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那就让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课件提示:

应该注意以事实为依据。要善于做合理的想象。

2、让我们都为做科学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3、伟大的科学家们现在你们就开始分组工作吧!

4、谁能用语言把你们刚才推想出来的结果叙述一下!

学生互相补充叙述!

5、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真正的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想的! 教师引导:“大象为什么会去水边?”教师边引导边出示下面的线性图:

(热)→(渴)→(喝)→(陷)→(腐)→(变)

指导朗读。

    6、延伸拓展。现在的你不是科学家了,而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听了科学家的叙述、推理和假想之后,要是让你把它写成一篇文章的话,你准备怎样写?非得停留在课文作者的那种写法上吗?

7、我想同学们如果也是作家的话,你们一定会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问题,甚至有的想象可以超越原来的作者,老师提第一个问题:“难道这个黄河象仅仅是为来喝水才掉进河里去的吗?”

8、(第二个问题):在北京的古生物博物馆里,黄河象的尾椎是假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假想、推理的空间,它的尾椎哪里去了?

9、小组合作,大胆创编!

三、小结,拓展延伸。《黄河象》这篇课文,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的今天更为重要。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示:世间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所以,教学课文不仅要引学生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方法。)

四、作业:

1、将黄河象尾椎骨失落的情况用一段生动、形象的话写出来!12

  2、收集有关推理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不要求唯一答案。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不要求一次性的全部找出。

学生小组讨论,逐一解决,解决不了的,和教师合作解决。

不追求唯一答案,激荡学生思维。

 

抓住“黄河”二字大做文章。

张掖的黑河,直观述说。

 

第四个问题合作解决,解决不了,再进入下面的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组合作,大胆创编。

 

 

 

 

(学生能提出的话就把机会留给学生。)

 

 

师生互动,谈古论今,缩小视野,对甘肃省历史文化底和张掖湿地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课后反思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20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