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研究]有效课堂研究——《微笑》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7-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围绕有效课堂框架,前天我上了一节研讨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礼物”中的第二篇课文《微笑》。现将教材、教学设计及我的课后反思贴在这里,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予以批评指正。

“新教育实验课题”之有效教学框架                 日期: 2009年 3 月 6 日

课题:  微  笑 

课时数: 1 课时

执教:贾卫平

教学

目标

a类:

1、掌握瞬、逝等6个生字的音、形、义;

2、能正确理解“转瞬即逝、善良淳厚”等词语的意思,并且会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类: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2、体会诗歌押韵,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匀称,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写作特点。

c类:

1、  体会微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白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2、  回忆自己给予或接受“微笑”的经历,并且写一写。

预习

作业

必做:

1、学习并掌握掌握瞬、逝等6个生字。

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并尝试背诵。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4、回忆自己给予或接受“微笑”的经历。

5、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选做:

搜集有关“微笑”的故事、名言,歌曲等资料,读一读、唱一唱。

板书设计

 

             微  笑          押“ao”韵

价值高、时间短、无穷富——(特点)

灵丹妙药—————————(作用)

都需要(总结)

最好的身份证(倡议)

 

 

教学流程(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12345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板块——2分钟

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从单元主题“礼物”谈起,让孩子猜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并答应孩子在学完课文后送给大家。(故弄点玄虚)

2、            谁能跟大家说说,“笑”都有哪些种类?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最常见的笑,那就是微笑。

       (板书课题,可以有意将“微”写成“徽”)

 

 

猜测老师的礼物

 

 

学生说“笑”的种类

纠错,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a1/a2/a3  7分钟

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   听写:兴隆  顿时  燃烧  转瞬即逝  善良醇厚;

2、   在听写纠错的过程中,理解上面词语中除“燃烧”以外的词语,并用“转瞬即逝  善良醇厚”两个词语造句。

3、   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流利(纠错朗读)。

4、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5、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或困惑?

 

 

在本子或黑板上听写。

说说词义;

造句。

倾听,或参与读课文。

交流自己的收获

交流自己的困惑

第三板块——b1/a3/c1   8分钟

交流收获,梳理课文:

【当学生谈到某一收获时,启发孩子:】

1、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就是微笑的特点、或作用、或作者对我们的倡议)

2、你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齐读。

4、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在讲微笑的特点(或作用)?

5、再指名朗读,齐读。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

齐读

边读课文,边找相应的内容

朗读

第四板块——b1/b2/c1/a3  10分钟

解疑释惑,深入探究:

【对于学生提出来的真正的实质性问题,集体讨论,教师点拨。而对于一些枝节的细小问题,交给方法,鼓励孩子课下自主探究解决。】

1、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12345

2、第6、第7小结分别出现的“忘记”意思一样吗?

3、体会诗歌押“ao”韵的规律:

 (1)出示一份学生诗作,对比阅读

(2)朗读,尝试背诵

 

 

 

 

 

理解“身份证”的含义,思考“微笑”与“身份证”相似之处。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小节。

朗读、对比、讨论、交流

小声朗读,边读边体会

对比寻找,感悟规律

尝试背诵

第五板块——c2/  5分钟

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1、你认为微笑可以分为几类?(给予和接收)

2、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或者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3、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注意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别人的表现等。)

 

 

思考,回答

学生回忆生活谈经历。

 

学生动笔写自己的感受(课后完成)。

第六板块——a3/c1   3分钟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在学生齐诵的过程中,将由课文内容制作的“箴言”作为礼物,赠送给学生。

4、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微笑吧!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5、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堂上的写话练习。

 

 

依据板书谈收获

齐诵课文

接受老师的礼物。

 

倾听

 

完成作业

 

          备注:每课教案具体用几个板块,根据每课的实际情况自定,备完课后,可以将多余的板块删除。

《微笑》教学反思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节非常失败的课。
本节课我设计了a、b、c三类共7个教学目标,然而真正需要在课堂上达成的两条核心目标,及拓展目标2无一达成,因此其它的就毋庸赘述了,那么也就可以说这节课是一节无效的教学了。那么我必须要反思的是,在这节课上我都干了些什么。
上课伊始,按照教学设计,我故弄玄虚地拿出了一个礼物袋,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同时“礼物”也是这个单元的主题,我的设想是要让礼物成为贯穿这节课的一个依托,这个设计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环节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只能算是个引子。12345
紧接着,我问孩子“笑”的种类都有哪些,因为问题很简单,所以孩子说了很多,课堂气氛看起来比较活跃,在此我引出了课题“微笑”,在次我又故弄玄虚了一下,有意将“微”写成了“徽”。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想把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另外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区别两个形近字的不同。这个环节还是没有指向任何一条教学目标。
接下来是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情况。这个环节收获还是蛮大的——我常常希望课堂上能多一些节外生枝,如果课堂上过于风平浪静的话,我的心里反倒总是不踏实。在听写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把兴隆的“隆”,转瞬即逝的“瞬”和“即”写错了,全班完全正确的人不到三分之一,我叫了一个全班最优秀的孩子,他把“瞬”的笔画也搞不清了,于是我示范写了一遍。由此可见,昨天孩子对于生字的学习非常的不扎实。
然后,我检查孩子们读课文的情况。因为是一首诗歌,所以大部分孩子读的比较流利,只是有一个孩子(在班里成绩最不好的一个孩子)读得不够流利,我让他反复地读了三遍后,总算读得基本流利了,我知道他昨天的预习是很不扎实的。
课堂进行到这里应该算比较正常,差不多用时12分钟,比原预设超时3分钟。
检查完课文的朗读后,我让孩子们交流自己预习中的收获。我觉得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可我一时半会又说不清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我还是把课堂的细节尽可能的描述出来。
第一个谈收获的孩子直接就说:“读了这首诗,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
“为什么说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我反问他。
“作者并不是说微笑就是真的身份证,而是说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可以让人通行。”
“那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我继续追问。
“比喻!”
“那它们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要这样比喻?”我问。
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我觉得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孩子在还没有深入研读课文的时候,回答不上来应该是非常正常的。于是,我说:“乔冠中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稍后我们再来重点研究这个问题。”这是本节课第一次触及到核心目标,但由于时机不成熟,我将它悬置了起来。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否恰当?值得反思一下。
紧接着,几个孩子所谈的收获基本围绕着“微笑”的特点、作用在进行,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几乎谈到了整首诗的每个小节。但由于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谈得比较零碎,而我把着力点放在了引导孩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朗读训练上,体会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在这个板块的结尾,我应该通过板书对学生所谈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从而使孩子对整首诗的内容与结构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但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这样做,因此,在孩子的脑海中,这首诗的层次也就不够清晰。另外,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我的讲解有些过多。对于孩子们理解的不够准确的问题,我常常缺乏必要的耐心等待,往往是通过列举实例,用我自己的语言直接启发孩子——这个错误的教学策略,却为自己赢得了“诗意课堂”的美誉。这个环节严重超时,用时14分钟。12345
接下来,我问孩子在预习中还有什么疑惑,首先站起来的一个孩子问:“诗中为什么说‘而没有人/比一个忘记微笑的人/对它更加需要’?”于是我让孩子们比较6、7两个小节中“忘记”意思是否一样。通过比较孩子们认识到后一种忘记微笑的人,其实需要的是一种宽容与理解,而前一个忘记微笑的人则需要的是一种安慰与鼓励。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两个小节。这时,一个孩子又问:“可是,我对于‘人人都需要微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诗人要这么说呢?”按理讲,如果有了对前文清晰准确的理解,也就是说如果有了上个环节的梳理与总结,这句话应该是不难理解的。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再次证明了前面的失误。此时,如果我能回过头去梳理,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我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直接给学生讲了一个《智者与忧郁者》的故事。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当时的课堂上我觉得还是比较理想的,基本让孩子更深入的理解了微笑的“魅力”。但当我课下对这个问题反思时,一时还无法确定哪种解决方法更为恰当一些。但总体来说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之所以成功,在于课前进行了准确的预设(这一点得益于梁老师与吕老师的提醒)。由此可见,精心的研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当我讲完了我的故事后,有另一个孩子立即举手,想给大家分享一个他所搜集的故事。因为考虑到已经快下课了,我本想不让他发言,继续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当看到孩子那迫切的心情,我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没想到这个孩子的故事挺长,我几次想打断他的故事,但看到他讲的那么认真,也就欲言又止。这个环节用时9分钟。
就在这个孩子的讲述中,下课铃响了。
     根据预设,至少还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1、诗歌押韵的特点;2、对于“微笑就是最好的身份证”的深入理解;3、谈自己有关“微笑”的经历。这些遗憾也只有通过再增加一个课时来解决了。
    本节课,我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体会到了“有效课堂框架”这个工具的魅力,正是有了它,让我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有了一个直观而又客观的认识。另外,让我感到困难的是,对于每个教学板块在时间上的预设。因为,通过实际教学来看,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存在严重超时的问题。在仔细地反思中,我觉得这节课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并不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而在于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这应该成为今后设计教学环节时,引起重视的问题。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83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