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设计]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理念:读出故事背后的人心。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古代白话文诵读的经验,读出其古代白话文的韵味;引起学生读白话文的兴趣。
2、从场面描写中感知小说人物的个性特点;
3、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去实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礼物。播放音乐。
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
2《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能说说理由吗?
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
1、教师简介司马懿。
师:司马懿也是其中一个人物。司马懿(板书:司马懿)“懿”是书面用语,现在很少用到,只是在名字当中出现。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孔明曾评价司马懿(板书:孔明):为“世之英雄”
司马懿评价孔明真乃神人也!”
2、揭示课题
他们曾多次交战。今天我们学的《孔明智退司马懿》就是其中一战。(板书课题)这一战是如何交锋的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去读一读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古白话文,读起来比较拗口。这几个句子比较难读谁来试试?
出示难读的句子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1) 自由读
(2) 指名读(学生读得不好,再出示断句)
(3) 齐读。
过渡:“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个战役在历史上称为空城计。孔明是如何安排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孔明安排空城计的句子,划出来,认真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孔明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安排呢?
(1)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间紧迫、气势汹汹
敌军十五万、我军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别无大将——两者相差悬殊
十五万对二千五,什么概念,相当于六十个人来打一个人啊!
(2)十五万敌军气势汹汹地杀来,如果你是二千五百个士兵的其中一个,你会想——
如果你是城中的平民百姓,你会想——
(3)全城百姓命悬一线,如果敌人冲进城来,后果不甚设想。所以孔明做了如此周密的安排(读)
2、孔明为什么做这样安排?
三、司马懿眼中的空城计。
1、孔明面对十万大军的来势汹汹,还能做如此周密的安排。司马懿听到这信息,是如何反应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司马懿反应词句。(懿笑而不信、懿看毕大疑)
2、体会“懿笑而不信”。
1、司马懿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胸有成竹的笑,胜利在握的笑,志在必得的笑)
2、他凭什么这样笑?12
出示句子:司马懿引军十五万,望西城县蜂拥而来。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指导读,读出来势汹汹。}
司马懿会想些什么?
你认为他的笑里含有什么?
既然笑得如此自信,那就冲进西城去,大开杀戒,一举拿下西城吧。是这样的吗?
3、体会“懿看毕大疑”。
1、司马懿为什么不冲进城去呢?让我们随同司马懿一起去看看西城吧。(播放录像)
2、这时的司马懿脸上是怎样的神态?
这是一个疑虑重重的司马懿。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a将旌旗尽皆隐匿。 看到这,司马懿会怎样想?
过渡:这是一处让司马懿怀疑的地方。所以,懿才会看毕大疑。司马懿还看到了什么?
b 笑容可掬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笑容可掬?笑得怎样?
你能用这样的心情把这句话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孔明还笑容可掬,司马懿会怎么想?
过渡:这是第二处让司马懿怀疑的。所以,懿才会看毕大疑。司马懿仅仅看到这些吗?
c 旁若无人
你有过旁若无人的时候吗?你能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你能读出来吗?
司马懿看到军士旁若无人的低头洒扫,会怎样想?
过渡:这是第三处让司马懿怀疑的地方。所以,懿才会看毕大疑。
3、综上所观,现在的这座西城在司马懿心中是一座怎样的城?
4、小结:正是这么多的疑点让司马懿造成空城不空的感觉。他才会下令:。两路兵进阶退去。这也就是孔明智慧过人所在。
四、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孔明的安排。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
这场战役,对你有什么启发?
总结: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候眼见未必是实。我们眼睛所见到的东西有可能是一种假相,还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了解真相。

板书设计:
孔明智退司马懿
 空城不空 疑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5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