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5课)
  沈彩珍
教材理解:
课文是季羡林再返德国的哥廷根,看到德国家家户户仍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让别人看,这与他年青时在德国读书时看到的一样。虽然德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他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课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读悟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落实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并能实践,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德国的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国度。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个特点,非常爱花,而且他们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2、交流
三、品读感悟 
 1、1935年,才二十五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德国的歌廷根大学。他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故地重游,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季老先生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
2、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读好这个句子
3、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5、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从“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体会花之多。
应接不暇这个词是说:一路风景优美,看都看不过来。现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来。文中指———
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之美。美在颜色多、鲜艳。123
(2)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
(3)出示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的图片
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4)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
(5)真美呀,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抽三名学生读,每天置身于花海之中你的心情怎样?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
(6)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这是_ ____的景色!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部分生字组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课文所描写的奇丽的景色,现在我们再去欣赏一番。(背诵写景的句子)
二、继续品读感悟
体会民族的奇特
1、欣赏完了奇丽的景色,我们再来感受德国民族的奇特。
你又是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2、学生自读自找,然后交流。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课件出示语句)
(1)“脊梁”jǐ liang;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养花给别人看,难道他们不喜欢看吗?哪看出来呢?“家家户户”
(4)、德国人人爱花,却人人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感到奇特。我就此也问过女房东——她……
出示句子: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理解“莞尔一笑”(轻轻一笑)。从这“莞尔一笑”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书上的语句说这就叫什么?
课件出示并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谁来说说“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值得人深思。)
这种境界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3)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这确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出示这段文字课件。)齐读句子。
(4)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举例谈谈。
4、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  那我们再看看,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句中的“美丽”指什么?完成小练笔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123
(3)是啊,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5、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出示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你能通过想象,描绘一下作者的梦境吗?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作者的梦,课余你可以读一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三、回归整体
1、学到这里,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让我们再次去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吧!(齐读全文)
四、词句积累
1、积累优美句子:
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领悟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写的既具体又生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语言描写带来的美,请大家把这些文字摘抄到抄写本上
2. 积累描写花的成语。至少五个
五、作业: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4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