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50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之前,我在学生自学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时,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并相机引导学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美丽并没有改变”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进行语句的填空,训练学生表达。最后,我通过播放一组德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对德国有个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又从感性这一方面对德国有了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中还没有找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过渡的语言也欠熟练,未能很好的将学生的心灵唤起,一同感受那情那景,并引起情感的共鸣,没有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上还未能很好地展示出那种随意、大气、果断、挥洒自如的教学风采。
    三、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引导方法,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流利的表达出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缺点.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我有点浪费时间了,处理得太繁琐,学生已经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还是让学生反复去读去想,读得太多了,反而有点“过犹不及”。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研读了几遍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在设计课时,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形象认识德国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色,再从“脊梁”一词抽象感受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123
一、闪光之处。
(一)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朗读激qing。
朗读教学的指导一直是我教学的弱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尝试,也给了自己信心。
课堂实录:
默读课文,体悟风情,找出感受奇丽的景色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交流,投影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a、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表现“丽”)
 老师这里有图片,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那个词语?
b、体会景色“奇”在哪里。(“任何”“家家户户”表现“奇”)
c、指导朗读。
理解“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如入山阴道上”,随机指导朗读。
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到“应接不暇”呢?(花)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花比作(海洋),谁来说说海洋的特点是什么?(无边无际)
师: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d、把你感受到的美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e、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老师把你带到德国的街道上。(配乐朗读)
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的感受。
试试看用这样的方式能不能读出来?(填空读)
反思:“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二)秉持语文本色,进行词语比较和拓展练习,解决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无痕处解决这一难题,是我课堂中力求突破的。
教学实录: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呢?当你第一次看到德国人把花的笑脸都朝向了窗外,而把脊梁对着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师: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请读出这种吃惊、不理解。
 作者禁不住问自己的女房东: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吧?此时的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答道:正是这样。
 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理解莞尔一笑吗?(微笑)
 莞尔一笑确实就是微微一笑的意思,请看这两个句子,认真读读有什么不一样?
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答道:正是这样!
 女房东只是微微一笑,答道:正是这样!
 有着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的房东无疑是美丽,所以她的笑容只能莞尔一笑。老师提前阅读过一段资料,深受感动推荐给大家。
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123
面对我的惊奇,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着简简单单说了四个字:正是这样!透过她的莞尔一笑和简单回答,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一种行为让人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这就成了一种习惯。而这习惯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品质,一个民族的特色。
对于德国人来说这样把花朵美丽的笑脸给别人看,把花的枝干留给自己的一一种习惯,所以很是平淡。
反思:学生通过教师的这一指引,自然就明白奇特的民族的含义,而且彻底明白“莞尔一笑“的意思,在当天的日记中,很多同学都恰当地运用了这个成语。
教学实录:投影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如果你是德国人,漫步在街道上看到自己家的窗台上花团锦簇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德国人,漫步在街道上看到别人家的窗台上花团锦簇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季先生,漫步在德国街道上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台上花团锦簇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会想些什么呢?
通过这三个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想、去回味、去升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发言,从而点出季羡林先生对德国人这一美好品质的赞美并希望中国人学习这一做法。为理解“耐人寻味”和 “花的梦、思乡的梦”作好铺垫,使学生理解起来水到渠成。
二、不足之处。
 (一)没有设计精彩的导入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会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实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许多美丽的东西。例如我们中国有锦绣山河,其他国家也有独特的风景。这节课我们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感受异国风情。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再看华老师的导语:
她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枝花,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学生兴致盎然,我也为老师独到的设计喝彩。
(二)拓展阅读的诗有待商榷。
为了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形成了一个民族的特质,我想学生推荐了卞之琳的《段章》,这首诗比较朦胧,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向学生解释,这首诗基本没起作用。
(三)课堂设计的深度不够。
“同样一篇课文,华老师像给大学生上,你像给小学生上。”孙颖老师如是说。回想华老师的课堂,既引用了德国在战败后的一个感人故事,又出示《较量》这个故事,引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整节课显得大气。我的课堂只抓住了课本的那点知识,延展得太少。
老师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广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3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