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出自哪部小说|临死前的严监生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设计理念:
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秉乘这样的理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抓住动作刻画人物的习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在朗读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两天我们正在学习第五单元,一次次的领略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了吧? 谁知道? 喜欢吗? 其实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不乏优秀的著作,比如——(投影《儒林外史》)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今天就去认识其中一个人物,(板书:严监生)
2、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监”,齐读,解释“监生”,
3、了解人物背景
严监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的家境又如何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资料,请看——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之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一次,严监生病情不起,睡在床上却想着田里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数百个仆人下乡去,这一收一卖就是几万两银子。有人估计,严监生的银子加起来,一个挨一个地摆,能绕着他家那诺大的后山摆上一圈。)
4、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
(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
——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财主,在临死前(补充板书,揭题)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举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123
1、 师:让我们打开书,好好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和我们现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请几个同学接龙读书,随时正音,并指导个别难读的句子
易读错字音:重似、诸亲六眷(juàn)、严监(jiàn)生、已后、那里、登时、睁的、穿梭的、两茎(jīng)、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
4、读了故事,想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迟迟不肯断气,最后妻子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终于咽下气。)
要求学生说说你觉得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 品评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你觉得严监生哪个动作让你印象深刻?(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倒着一声,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生读;
(2)说感受;①读着读着,面对严监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②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
师:总不得断气就是——(生:一直没有断气)这里的总就是——(一直)
③教师手指“总”,从这个字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
指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师:来,融入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
2、他这两个伸着的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还有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放心不下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文章,看看他旁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画出。
3、交流:指读
大侄子认为:有两个亲人未曾见面(两个亲人)
他的反应:(课件出示,生读: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认为: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两笔银子)
他又是什么反应呢:(课件出示: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手指越发指得紧)此时的严监生和刚才面对大侄子的反应更激烈了,你认为如果这时严监生会说话,他最想对亲人说什么?
奶妈认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板书:两位舅爷)
他的反应:(课件出示: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奶妈仍然没有猜中,他已经命悬一线,随时都可能送命,但仍然坚持着,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生交流,并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赵氏认为:用两茎灯草怕费了油(板书:两茎灯草)
他的反应:(课件出示: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5、学到这里,我们不免感慨,原来这家财万贯,而已是奄奄一息的严监生至死不能闭目,不肯闭目的仅仅是为了那两茎灯草。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说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中的“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和文中“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体会在他临死前点两盏灯茎,并不是很过分的事情。”))
(四)、体会表达,学习语言
1、再读读这些语句,你发现了吗 这些语句的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神态展开 。
2、虽然作者抓住特点刻画,但作者所描写严监生的神情,动作都是一样吗 ?
3、正是作家吴敬梓对人物的传神刻画,才让这个个性鲜明的严监生从文字中站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体会作者那凝练的语句。123
(五)、 拓展运用,尝试人物描写
1、今天,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的格外吝啬,也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描写方法去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只要抓住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和特点,他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试一试,能不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来写一写曾经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可以是你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而见过一面的人,只写一个片段,两三句话也可,一段话一行,只要能表现出他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就可以了。〈生写片段,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吝啬鬼                表  现
               两个亲人        把头摇了两三摇
         伸着两个手指头      两笔银子        眼睁的滴溜圆,狠摇,指得紧
                             两位舅爷        闭眼摇头,手指着不动
                             两茎灯草        点头,手垂下,登时没了气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2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