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一等奖_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音读通课文,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感知王熙凤的人物描写。
2、品词赏句,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课外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运用本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前导学:
1. 看过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吗?出示课件《红楼梦》简介
2. 你还搜集到那些资料?
3. 说说你知道的《红楼梦》中的故事名称、人物名称。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前两个片段,认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张嘎子、胖墩儿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个片段,这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凤辣子”就是——王熙凤,注意“熙”的写法.让我们随着林黛玉一起进贾府,去见识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基本扫清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听清难度的字音和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念念你认为比较难念的或易错的字词句.
3. 师:认为哪一段话是最难读的?
4.跟师朗读这段描写王熙凤外貌的语句.
三.细读外貌描写,初品王熙凤性格特点.
1.学生轻声再读课文中描写王熙凤外貌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美丽华贵
2.质疑:⑴为什么文中对王熙凤外貌描写要这么细致入微?(先总写她的打扮与众人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再不厌其烦地写她的穿着,从头饰,到裙饰,再到服饰.说明她在贾府中的尊贵,是重量级的人物.在文中,另一个人物更有分量,那就是贾母,人称“老祖宗”者是也。⑵理清三者关系:贾母出身尊贵,在贾家的地位和尊严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相当于贾府的慈禧太后。
林黛玉是贾母的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独生女,也就是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天资聪慧,从小知书答礼,深受贾母的喜爱。此次,林黛玉进贾府,因母亲病故投奔姥姥,更得怜爱。
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同时还是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上上下下的事情都由她说了算。所以她不仅仅是一个尊贵可以形容的,还有把权者的精悍老练!
2、课件出示句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①在容貌方面,着重写的是什么?从中你有何体会?(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圆滑和狡黠。)板书:圆滑狡黠
②粉面含春是笑,丹唇未启还是笑,同学们,王熙凤会怎样的笑?放肆的笑、张扬的笑、夸张的笑、冷冷的笑、皮笑肉不笑,虚伪的笑,奸诈的笑,(学一个笑)
四.过渡: 王熙凤是笑里藏刀,她的笑声无处不在,王熙凤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笑声来了。

五.精读语言描写,再品王熙凤性格特点.
一出示课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1. 听到她的声音,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要读出王熙凤的热情,爽朗?
2. 是真正的热情爽朗的表现吗?结合理解黛玉的心理活动这一人物间接描写的手法.123
3. 在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她为“凤辣子”.

出示课件中贾母的这段话——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王熙凤在贾母眼中是这样的一个人,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那么,在林黛玉眼里又会是怎样的呢?找出来。心理描写也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4. 过渡:王熙凤的声音可不只这一处,让我们默读课文,去找找她的语言体会体会。
二出示课件: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逐句体会理解:
1. 点击课件中的句子: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①”真”这个字能去掉吗?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怀疑过,流露出黛玉美貌的惊叹.)
②从”才”体会到什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2. 点击课件中的句子: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① 指名读这两句,你觉得话中夸了谁?
② 反馈: 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板书:阿谀逢迎
③ 反馈: 她还考虑到身边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顾此失彼。她真是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板书:八面玲珑
3. 点击课件中的句子: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① 有句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可王熙凤的脸也跟这六月天似的,刚刚还笑逐颜开,谈笑风生的,却一下子用帕拭泪,转喜为悲了.为什么?是真伤心吗?
② 反馈后小结:因为王熙凤知道, 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板书:虚情假意
③ 过渡:可很快,贾母的一句话就让王熙凤又转悲为喜了.你看:
三、出示课件中的句子: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① 王熙凤是真的忘记了老祖宗吗?(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为老祖宗是从.因为老祖宗是……忽而转喜为悲,忽而转悲为喜,天才的演员啊!她可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啊!)板书:见风使舵
② 感情朗读这一句.
四继续体会王熙凤的语言: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① 如果你是黛玉,听了这番话,你有什么感受?
② 反馈后小结: 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板书:管家本色123
五总结: 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七.过渡:除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之外,还有几处动作描写,我们也不能错过,因为曹雪芹笔下是字字珠玑,值得深深推敲的,才也因此有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
1.找到描写动作的词句,读读.
2.说说自己的体会.
八.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
九.人物总结:课件出示。曹雪芹对王熙凤的结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十.总结写法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这么多词语概括了王熙凤这个人,(齐读词语)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她的这些特点表现点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重点写了王熙凤的什么?还写了谁的表现?
生:写了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师:这是对主要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就是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还写了谁?(林黛玉和贾母的心理和语言)用他们的表现来烘托王熙凤的特点,这就是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今天我们走近了《红楼梦》,品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学习,我们感觉到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有许多言外之意。正如曹雪芹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继续阅读《红楼梦》,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节课,我们通过文中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林黛玉、贾母的心里,口里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让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我们能不能仿照这几种人物描写方法来试着写写你身边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呢?
十一、拓展延伸:

小练笔:人物描写片段。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2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