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导学案学生版]《草船借箭》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感悟文中人物特征,(诸葛亮,周瑜,曹操)。
3、引导学生了解,关心中国历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
阅读链接: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是以东汉末年(距今1700多年)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写的。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并理解意思:
    妒忌   推却   都督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委托   疑惑   弓弩手  自有妙用   军令状   丞相   支援    神机妙算
二、我会填
    十万(  )箭        一千(  )草把子          二十( )船
    六千( )弓弩手  一( )快艇      一( )扁舟
三、我知道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          )中有关情节改编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           ),(   )、(    )、(    )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     ),又派兵进攻(      ),于是,(     )和(      )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四、我不解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师:恩,多数同学预习的还不错,思维比较清楚。同学们,(手指)《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能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生谈。
2、同学们,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三国演义》的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改写的课文《草船借箭》。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前面的“阅读联接”中已有提到,孔明就是我们熟知的诸葛亮,课文中除了他还有哪几个人物?(板书:周瑜、鲁肃、曹操)
师: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1234
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
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
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鲁肃呢?
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
  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可以不可以?
  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
  生:联系起来了。师:诸葛亮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生: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很简单,还能再简单吗?
  生: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  
  师:还能再简单吗?
  生:鲁肃帮助诸葛亮。  
  师:鲁肃帮助诸葛亮,鲁肃主动帮助?
  生:我认为就是借船造箭。  
  师:还是不正确。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可以吗?(生答:可以)最后看诸葛亮和曹操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生:最简单的方法回答是:曹操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诸葛亮没去,曹操就借给他了?
  生: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借给了诸葛亮十万支箭。  
  师:再说得明确一点。
  生:诸葛亮用计借来曹操的十万支箭。  
  师:很好。那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
  生: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师:说得不错。刚才他说的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课文的什么?
  生:(齐)主要内容。  
  师:如果我现在请大家给课文分段,能分不能分?(学生沉默)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这件事情的起因,我认为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短期内造箭。  
  师:可以吗?(生:可以)事情的结果,刚才没说,是什么?
  生:诸葛亮得到了箭。  
  师:那么剩下的这部分内容是故事的什么?  
  生:(齐)经过。  
  师:可以分几段。
  生:(齐)三段。
师: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真好,你学会把书读薄了,那么长的故事大家就几句话概括了。看来把书读薄不很难,难的是把书读厚,就看你有没有研究语言文字,与诸葛亮会心一笑。1234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那这节课接下来我们就重点体会一下他的神机妙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然后小组在一起交流: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课件出示: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哪个地方写的最精彩?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交流:
板书:识天气
(1)、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根据“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师: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面对这样的诸葛亮,周瑜只能是一声叹息啊: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指导读好这句话)
  五、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书:识人心
  (1)他知道鲁肃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根据是“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
   (2)他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根据是“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谁还能把这句话接下去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
(3)《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在笑谁?笑他什么呢?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1234
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学生如能联系演员的表演来说就更好了。)
同学们,诸葛亮这么一笑,笑出了他的本领和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来,让我们再把诸葛亮笑着说的话读一读吧,用朗读送出你与诸葛亮会心的一笑。
板书:识地利: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板书:识受箭法
   “诸葛亮下令……”“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教师追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三、总结课文,拓展研究。
师:(指板书)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就是得于此才使借箭大获全胜,有诗赞曰: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师:如果周瑜全程陪同观看草船借箭,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只能这样一声又一声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想像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并试着读一读。
  生:我想周瑜会非常佩服地说这句话,因为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他看到诸葛亮确实比他强。  
2、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生说。(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3、小结。  
四、发散思维,创造性学习
  1、过渡,提炼文章特点。
  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到的。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师: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生:我想对鲁肃说:……  
师:同学们,你们能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对人物的不同看法,这些思维的火花将成为火炬照亮你们的人生。
五、课堂小结
(放《三国演义》的序曲:)同学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们叹服,而<三国演义>中那气势磅礴的战争描写和那细致于微的人物刻画更是引人入胜。前些日子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评三国引发了一场三国热,可见古典小说的无穷魅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只是《三国演义》中的冰山一角,书中还有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113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