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桥的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梗概]
一位村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沉稳、果断地指挥众人跨上木桥,为村民搭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拥挤之中,他愤怒地将一位青年党员拉向队伍后面,当他最后推青年跨上木桥时,一切都晚了——年轻人与自己被洪水吞没。那青年就是他的儿子……
[选编目的]
1、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赏析、领悟本文较为特别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消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其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文之前先写字——确定真正的“个体化”生字。
1、学生在生字本子上听写下面12个词语(内含14个本课生字)——由老师读词,并对画线的四个词语顺便作解释或提示。同时告诉学生,这12个词语中的24个汉字只有10个字我们已经学过了,另有14个汉字以前不要求我们会写,谁能今天写出其中一个都算超前掌握了,会写三四个以上都算非常了不起。
(1)咆哮(常形容流水奔腾轰鸣,如黄河大合唱中有句歌词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也形容人发怒喊叫或猛兽发怒吼叫)
(2)疯狂    (3)狞笑(凶恶的笑)    (4)淌水
(5)放肆    (6)揪出                (7)豹子
(8)瞪眼    (9)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例病人在呻吟)
(10)胸膛    (11)搀扶    (12)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2、同桌互换生字本,翻开课本81页生字栏,逐词逐字认真评判对方所写的汉字,找出14个生字中同桌已经写正确了的汉字。
3、老师布置学生:在81页生字栏里用“√”标出已经会写的汉字,剩下的——或十二、三个,或八、九个,甚至两、三个,这才是你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生字。(其他的早成“老朋友”了)
(设计说明:课文后面的14个生字,是编书者安排的“大一统”生字,它不是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生字——或许有很多学生在过去的岁月中早已识记了其中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汉字。在学生对课文文字近乎“零接触”时提前听写这14个汉字,学生能够写正确的,说明这几个汉字早已根置于心了,勿需再作默写识记。剔除这部分超前掌握的“生字”,会减少识字量,减轻识字负担,会使本课识字任务更简约、更集中、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人而异。同桌互判,互为人师,学生必一笔一画观察、关注这些汉字,又是一次比较扎实的自我识记过程,也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合作学习。老师一边读词语,一边利用等待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对个别难懂的字词作最准确的(取意于字典或词典)的提示或解释,是一种词意渗透。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一定要学生联系上下文自行惴摩意思,查工具书或由老师直接告知也是解释词意的方法之一,准确而便捷。适当运用此方法也很必要。)1234
二、回顾旧“桥”引新“桥”
1、极书“桥”字(红色、醒目),告诉学生:以前我们学过好几篇写“桥”的文章,谁能即刻想起其中两、三篇并简要说说它的内容,可以当说不让!
2、学生抢说。(预设:《兰兰过桥》——写新型的潜水桥、塑料桥;《赵州桥》——介绍赵州桥的设计及特点;《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3、深情而郑重地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有幸走近另一座桥—— 一座特别的“桥”!(让学生读题,补写序号“16”)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全文读得准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这是“一座特别的桥”(初步试说,不要深究)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第一步: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以确定读音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询问同学或请教老师。几分钟后进行男女生朗读课文比赛,其标准只有两点:1、准确(字音无误,不加字,不减字);2、流利(课文熟练,不打结巴,不重读)
第二步:由老师抽取平时学习较有困难的男女学生各两名,组成两个代表队,分别朗读课文1-6自然段、7-14自然段、15-23自然段、24-27自然段。其他同学做评委,全文轮读结束后进行点评、打分。
(设计说明: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是学习每一篇文章的“奠基工程”,说起来只四个字,做起来却比较复杂。就“准确”二字,必须以读准每个字(当然包括生字和多音字了)的字音,不漏读,不错读为基本要求;要达到“流利”,就更需要以多读多练为“代价”了。这项学习没有什么知识和技巧可讲,老师所要做的主要有两点:1、给足学生练读的时间;2、以某种方式鼓动起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汇报前的各项准备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力,提高学习实效。准备后的汇报检查如以中上等学生为对象,很难暴露出问题与难点。只有选取学有困难的学生当众朗读,让其他学生以“评委”的身份在全身心听读后点评,才能了解全体学生整体读文的真实情况,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恰恰是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不怕读中出错,就怕有错未露。如果连学困生都读好了,还有什么可再“纠缠”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关注弱势,面向全体,这可能也是教学的本真。)
四、细读课文,集中探究“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1、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可批可注,然后集中思考: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中描写老汉行为、动作、语言等语句一共只有不多的几句话,见课文中的第7、8、10、12、15、18、20、22共八个自然段中)
2、把自己对“老汉”的认识浓缩为几个词或一句话,在小组中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形成“小组共识”。
3、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出课文中的语句以说明为什么这样认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陈述,可以做出回应,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关键要表达真实想法,让同学们的思维产生碰撞。1234
4、出示课文中直接描写“老汉”的最后一句话——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想想:那时那刻,老汉要喊什么呢?
(预设:或者急切地要喊:“儿子,我来救你!”或者绝望地喊道:“儿子……”;或者想大声地喊:“快抓住木头……”,或者无不愧疚地大喊:“儿子,爸对不起你呀……”)
五、当堂作业。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一字写三遍,最好“写”进脑子里,再组两词。特别声明——只写“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生字”,课前听写时已经写正确的“生字”不再理会。
(设计说明:这样布置任务,学生之间生字书写量各不相同,但不论多少,都是自己真正需要识记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以前早用功,后来就轻松!教师可以现场“坐堂”,当面批改。任务少的早写完;任务多的稍靠后。早“完事”的,如果全部正确,可以荣升为“老师助理”,将协助老师批阅其他同学的生字作业,遇到拿不准的再请教“师傅”。这是一种类似于“金字塔”形的多向评改模式:生字个性化,资源尽其用,教师较轻松,学生受欢迎。)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1、追踪听写生字:同桌按生字本上曾经写过的那几个生字互相听写,如果还有不会写的或写错的生字,则以课后制作生字卡片为形式,强化识记。
2、老师读词,学生听写下面六个词语并订正。
拥戴   消瘦   沙哑   乱哄哄   势不可挡   跌跌撞撞
二、第二阶段读文评比,标准只有一条:带感情朗读全文,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一遍,尽可能做到真情投入,感动自己。
2、男女学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全文(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做到声情并茂,感染他人。
其他同学谈感受: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为什么,能否自己动情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得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点拔,甚至示范一二)
(设计说明:读文章能否做到感动自己、感染别人,不仅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取决于朗读者的某些个性品质。在这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我们在着力训练所有学生的朗读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学生中的“优质资源”,在关键课文或一篇课文的关键之处以他们高于一般学生的朗读效果感染大家,这种做法并非“作秀”,与“面向全体”并不矛盾,甚至某些地方,老师都可以“该出手时当出手”。一次有感情的朗读,使读者感动,让听者动容,远胜过一大堆喊口号、表决心式的政治化品德教育.语文课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当以有感情朗读为主要手段,以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研读课文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这篇文章之所以读来如此感人,除事件本身震撼人心外,还因为作者在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上的独具匠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如下几点:
1、构思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可让学生从下面两种结构安排的对比中体会:一种是在故事开头就提前告诉读者,“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一种便是本文这样的安排,开头隐而不谈,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是微型小说常用的构思方法)1234
2、短句特有的作用:渲染紧张气氛。让学生再读,体会下面两个短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你泼。像倒。”(按平常的语言“规则”,“像泼”“像倒”前后均为句号,似为不完整的句子
(2)“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一个修饰词都没有,且每句话都单独成段,使人读后更觉悲壮沉痛)
3、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可让学生画出文中三四个比喻句和三四个拟人句,体会这些语言的形象、生动。)
四、回应开头,思考题意,以此收束、总结全文。
第一课时开头引题时老师说:“这是一座特别的‘桥’”,寓意何在?为什么说这是一座特别的桥?这是本课学习理解的难点,让学生以下面的语言形式赞美老汉,从而渐悟“桥”的深意——
“老支书,你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
五、布置作业:
从2004年开始,我国每年要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并举办专门的颁奖晚会。每个“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仅100字左右,却高度概括了获奖者的感人事迹或突出贡献。下面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任长霞的颁奖词,请你仿照其为《桥》的主人公——那位令世人感动的老支书撰写一段这样的文字,然后读给大家听听。
附任长霞的颁奖词:
她,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扶危济困,吁寒问暖,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如何能赢得百姓如此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着对百姓最虔诚的尊敬。
[教后反思]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9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