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一等奖]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难点: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前准备: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预习探究
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听好游戏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位人物的名字。猜到的同学可以抢答
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
提示二:此人是一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著称,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
生:杨万里
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2-3人)
师:那诗人坐着小船路过安仁的时候,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分享吧!
二、合作交流
划节奏读诗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生自由朗读
指生读
师范读
师:请你根据老师的范读,画一画诗的节奏
生读诗划节奏
师板书诗的节奏
指生根据诗的节奏再读
抓重点明诗意
师:请同学们,在读古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
生结合书中的注释理解诗文,质疑
生汇报交流自学收获(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怪生”以及后两句诗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
三、品读体验
想诗境悟诗情
师:再一次读读诗文,想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保证学生的回答时间)
思考:当诗人看到两个小孩“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时,心情怎样?看到了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诗人的心情又怎样?
生汇报交流(可以结合当时的环境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
吟诗句诵诗篇
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也把这两个孩子的形象记在心里吧!!
生自由背诵展示背诵
四、拓展延伸
师: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时一首首美妙的诗!瞧!一童子把夜间冻结在盘里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上当作乐器敲打,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声响,如玻璃敲碎,一场游戏就这样结束了。(出示古诗的挂图小黑出示古诗)
生自由读诗指生读诗
而村居中的“人”更美。都有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
预设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师问: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说明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自由自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12
师问:聪明的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过渡: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过渡: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师问: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吗?那又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这情景多美!)
小结: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
创设情境,说话训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屏幕出示)。先自由说,再交流。
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
(三)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1、设问: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
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学生交流)
3、小结: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
4、师问: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醉醉的感觉来。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我们。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拓展延伸
1、师问: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
(板书:安适、悠闲热爱、向往)
2、出示材料:(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
2、小结:我们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学生交流)
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45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