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薛法根】《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引子:
1、出示“居”(板书),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2、“吴音”你能用“吴侬软语”来问候一下大家么?
3、各种乡音合起来,就会成为一首诗篇。
4、走进“辛弃疾”。出示词《破阵子》。t:……有时候词牌就表现词的内容(意境)……
5、给音乐。听。t:看看这首词牌的词给你怎样的感受?(激昂雄壮的音乐起。似乎是战士的一种豪迈,或是站死沙场的从容……)学生说感受(有的说有豪情壮志,有的说豪迈,有的说雄壮)。再给第二首音乐。(温婉的,抒情的,是《水调歌头》)谈感受(有的说优美的。有的说忧伤的。有的说想到了《水调歌头》……)
t:你想到了水调歌头,还有么?
s:清平乐。(教师的意思可能转到了词牌上了。学生只说了这一种,于是老师说?)
t:……还有其他的词牌,如“破阵子”……
二、学习《清平乐》
(一)
1、板书:清平乐正音清平乐(“阅”的音)
2、揭题:清平乐·村居
3、提示学生看老师写板书“村居”
4、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说。
5、老师还想到了清·高鼎的《村居》
6、背诵。
(二)
t: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谁来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s1:读
t:“翁媪”读得特别好,来一起读一下。
s:读
t:不过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卧剥)。把东西的外壳去掉的可以读“bao”。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
t带读,边读边打拍子。(上阕)
t: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齐来。
s:读。
t:提个小要求,稍微停顿一下,再读。下阕的节奏太快了一点,不要紧,大家放松,来,再来体验一下。
s:再读。
t:这是一种形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古人喜用平、仄音,平声音拉长一些,仄声音拉短一些。(师读)
t带s吟(手势指挥)
t:老师不用手势,你可以点头,最的用你的声音……
s:读(t不时地把话筒递到孩子的嘴边)
(不仅仅体现读,还把“词的知识”渗透进去,如“上阕”、“下阕”,词讲究合仄压韵,平声音拉长,仄声音短)
(三)
t: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s大儿子图景,(t:我们送他一首古诗)吟诵《锄禾》
s二儿子图景,(t:他为什么要这样啊!)s说
s小儿子图景,(t:看到这个画面,我们一定回想到过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s背)
t:还有吗?
茅檐低小读
溪上青青草
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是“……青草绿”。
t:把上阕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啊~
(四)
t:真好,谢谢你们,你们怎么这么了不起啊?要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还有一幅画我们没有发现,快去看看它是谁?
s:小溪!
t:你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看那,溪上……溪东……溪头……(放水流的声音)123
t:溪水——
s1:流
s2:潺潺
s3:哗哗
s4:淙淙
t:这真应了那一句:溪水人家绕!
(五)想象
t:诗人会在哪里?他在远处看到了什么?近处看到了什么?
s:小溪的对面。
t:诗人还会在哪里?
s:会在屋子里,因为主人请他进屋喝茶了。
s:我觉得诗人就是“翁媪”。
t:无论在哪里,诗人哦,也成了画中的景。
(六)醉
t:古人做诗讲究不重复,可诗中用了这么多的“溪”,你觉得重复了么?
s说理由。
t: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t领题,手势指挥,s读)
t: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s1:美!
s2:快乐!
s3:还是乡村好!
s4:和谐!
t: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诗中的一个字,是哪个?(醉)读!真应了那句话,“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走进这画中,和他们用吴侬软语和他们谈谈。(用方言读诗句)
说话训练: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
出示:我仿佛听到翁媪夸赞对方说:“……”
s1——s7(精彩!丰富学生的理解。体会用词的绝妙!老师的串讲巧妙插入“白头偕老”一词。引入《最浪漫的事》(歌词:我知道那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坐着摇椅慢慢聊)。得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t:那就快把这个感受带到诗里读吧!
说话训练,出示:
读着“……”,我仿佛听到了夸赞…说:“……”。
t: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相媚好”。我听到……我听到……我听到……
醉啊!!
(八)卧
研究“小儿”,出示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读句
2、看图
3、换成“躺”、“趴”,你有什么感觉?
4、t:我们会想仰卧,侧卧,俯卧。不管怎样肯定是他最舒服的姿势。你们再看看他的小脚丫。送他一个词!
s: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s:无赖t:你用了诗中的一个词。
t: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能送他一个词么?
s: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t:他不仅要给自己吃,还要给两个哥哥吃,还要给年迈的父母吃。这一动一静,勾画出了多美的图,“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t:现在请同学站起来说,你为什么用“无赖”。……你在家,父母有时候说亲昵地说,瞧你那“熊”样儿!……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喜爱!那他们不喜欢大儿子,二儿子么?
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得出:醉中还有最!
(九)情境
1、经不住,我也想走上前来问问翁媪,……我就是诗人,你们是翁媪,我想问问。
2、现在我是大儿子,你们是诗人辛弃疾,哪位辛弃疾想问我……
引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123
三、思想提升。
这样的村居才是追求的理想。“安居乐业”
配乐唱。
四、引发思考。
1、《破阵子》:看似“居安”,实则“思危”!
2、借助辛弃疾的生平,你想说什么?

评点:
前几年,我到桂林参加了“漓江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新理念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窦桂梅等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身上,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语文的博大精深。母语,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语文,则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它既传承民族文化,又引领学生亲近母语,习得言语能力,增长言语智慧,使学生获得整个心灵的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智慧的挑战,走向大气度大智慧。
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上课,带给我们的是无与伦比的震撼,从窦桂梅“为生命奠基”的课堂中,我获得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洗礼。窦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像一朵燃烧的玫瑰,用深邃的爱之溪流传递着自己对古诗文、诵读、主题教学、生命关怀教育的理解和阐释。教者向与会者勾勒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图画: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边潺潺流过。“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教者用语言描绘,用古筝乐渲染,把浓浓的情,把乡村生活的安适和幸福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溪水边的田野上,大儿子辛勤锄豆,次儿在房前编织鸡笼,只有那最顽皮又惹人爱的小儿偷偷跑到溪边去剥莲子吃。教者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村居”为抓手,按照文字、文学、文化的台阶,通过品“吴音”“溪”“媚”“醉”“卧”等词,一步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窦老师领着学生在《村居》背后的文化世界中遨游,直抵“居安思危”“安居乐业”的深刻主旨,让学生由安“居”的小家想到大家——国家。虽然诗人与“翁媪”身份不同,境遇不同,但追求是一致的。当身在战争中的辛弃疾看到“村居”景象,写下这首《清平乐》时,这才是《村居》的精神所在。课尾,师生一起配乐放歌《村居》。课也在高潮中结束,但余音缭绕!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3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