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教案]16.草原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大家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
  生:(齐)草-----原!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6课。(师板书课题《草原》),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上的人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一起听一遍《草原》配乐朗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感觉草原很大。
  生:我感觉草原很美。
  生:草原上的人很热情、好客。
  生:草原上的物产很丰富,风俗很独特。
  师:大家说得很好。让我都很想亲自去草原看看,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乐趣。你们想去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充满****)请同学们自己把心带到草原中,去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看一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景象?

 (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
  生:天空、小丘……
  生:羊群、骏马和大牛……
  师: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写草原,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下面,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读课文这一段,同学们脑海里想象作者描写的景物,结合你平时所见的这些景物形象,让它们在你的脑子里展开一幅幅画面,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
  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新,又没有污染,不象我们城市,受工厂废气浓烟污染,都看不见天空了。(掌声响起)
  生:说明草原上的空气非常干净,草原一带山清水秀,所以感到清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体会说得太形象了,而且说明大家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非常关注生活,老师认为我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中来。好,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鲜”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能否换一个词语?
  师: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总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师:是啊,作者初入草原,面对草原的明朗天空、清鲜空气,真是------,看大家能用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心情开朗。
  生:心旷神怡。
  生:神清气爽。
  师:好,非常好!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你从“一碧千里”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都是绿的。
  生:大面积都是绿的。
  生:“碧”就是青绿色,“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青绿色的,一眼望不到边。”说明草原又绿又大。
  师:你们认为谁体会得最好?说得最具体?
  生:第三个同学。
  师:为什么又说“而并不茫茫”呢?
  生一时接不上来。师引导: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去试试:他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呢?请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吧!1234
  生:老师,我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的。
  师:对啊!我们也可以学学他吗?
  (学生急不可奈地拿出字典查起来,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茫茫”是“模糊、朦胧的样子”那么这句是说“草原虽然很大很大,但是并不模糊。
  生:也可以说站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很远,而且又很清楚。
  生:与上文的“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连起来,使我想到草原很洁净,没有什么东西遮挡视线,所以作者才看得清,看得远。(掌声响起)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应该这样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
  生:作者把草原的大地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绣着的白花。
  生:小丘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师:大家读得很仔细。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一幅图画(师出示图画,指认“羊群”和“小丘”。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依据图画及文中内容,请大家谈谈,“绿色渲染”和“墨线勾勒”分别指什么?
  生:绿色渲染说明草原这幅画的基本色是绿的。
  生:绿色渲染还是说草原上都是绿的。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生:不用墨线勾勒说明小丘和平地连成了一个整体。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大家再读读第三句,就会明白。
  生:(齐读)“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师:草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请大家找找,看哪个词写出草原这“绿”到底是怎样的“绿”?
  生:“翠色欲流”
  师:那是怎样的“绿”呢?
  生:绿得快要流动。
  生:是说绿的颜色很浓,好像要流出水来。
  生:不仅说它绿得浓,还说它绿得鲜艳,光亮亮的。
  生:对,因为草原上很洁净,草上没有什么灰尘和污染物,所以是这样,绿得鲜艳耀眼。
  师:大家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假若是你来到了它上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生:在草原上痛痛快快地跳上几圈。
  生: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生: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纵情高歌。
  生:骑上一匹马,愉快地奔跑。
  师:好,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生:很高兴,因为他想吟诗。
  生:很留恋,舍不得离去,因为他站在那里“久立四望”。
  生:作者还无比陶醉,从“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出,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骏马和大牛来写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草原很美,连马和牛都吸引了。这样更突出了草原的美。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主要写草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生:我觉得还有从整体到部分的写法。
  师:(鼓励地)何以见得?
  生:作者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总写草原给人的印象,而后面写平地、羊群、小丘这些都是分写。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应该这样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1234
  好,我们之所以对草原有这么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就是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生:句子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观察很有顺序。
  生:每写完一处景物,就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使人受感染。
  生:抓住静态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使人印象深刻。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注意了这些,所以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草原简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好,下面让大家见见真实的草原风光吧!(师放录像:《草原风光》)学了老舍笔下的草原,也见识了真正的草原风光,面对如此美丽的草原,你心上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我向往这样的景色。
  生:我想亲自去看看它。
  生:草原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国多可爱啊!
  师:大家都说出了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其实,我们的祖国本来就是一幅巨图,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安康。
  现在,请同学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再自由朗读这一段,争取指导它背下来。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234
  ……
  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草原》教学建议     】《草原》词语     】《草原》难句解析

】《草原》疑点解析     】《草原》说课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草原》教学设计1    】《草原》教学设计2    】《草原》教学设计3    】《草原》教学设计4 

】《草原》教学设计5    】《草原》教学设计6    】《草原》教学设计7    】《草原》教学设计8

】《草原》教学杂谈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草原》快乐练习:写字     】《草原》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草原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录像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3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