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_《白杨》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6-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白杨》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新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白杨的品质和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心的有关句子。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媒体: 课件、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案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你们查阅了我国大西北的有关资料,能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生:作简单介绍
师:就在这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的戈壁滩上却到处可以看到一个个高大挺拔的身影,那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白杨》。
二、放课件欣赏《白杨》这篇课文
同学们边欣赏课文,边思考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生: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隔壁滩上的白杨。
师:一棵棵平凡的白杨树为什么会如此打动父子们的心,请自由1-14自然段,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自己再把爸爸的话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师:指名汇报。(出示投影:爸爸说的三句话)
生1(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直  高大 ) 追问:还从哪看出白杨树的直、高大这个特点?请读一读有关句子。(体会兄妹俩的对话,指名读兄妹的对话)
(师追问:第二句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请你换成地方说一说。(出示投影:需要它,他就很快地在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沙漠、草原、河边、城市、高山、戈壁……)
第三句学生体会、读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
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投影:风沙四起,白杨;大雪纷飞,   ;数月干旱,白杨  ;洪水浸泡,白杨 。你体会出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板书:坚强不屈或顽强不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爸爸,你会怎样介绍白杨树呢?再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爸爸介绍白杨这段话。读出白杨的这种精神品质来。指名学生读。同学们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指名学生背诵。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还不理解?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呢?
师:引读第16,17,自然段。
师: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看画面思考。(看课件:反映大戈壁恶劣环境的课件)这就是白杨生长的环境,
师:这仅仅是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吗?(这也是爸爸及千千万万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出示当年建设者垦荒的照片)师:这张照片是当年垦荒时建设者的合影,他们就是凭着一把铁锹和一把锄头在大荒漠中开荒种地,建设边疆。两个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爸爸表白自己的心。可是学到这里你们是否理解了了爸爸的心思呢?学生讨论。再展示课件——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师:经过建设者们的建设,如今的新疆已成为一座花园式的城市。此时你想对建设者说些什么?
师:经过爸爸的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我们也多了些知识,教师接着读完这段话(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在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1234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再让我们高声赞美白杨树,赞美像白杨一样的新疆建设者们,师领读最后一段。师:我们确实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赞美具有白杨品质的人,让我们再齐背爸爸的话
四、1、同学们我们国家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需要千千万万颗小白杨在那里扎根成长,建设边疆,再过十几年,你们将成为国家的大白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拿起笔来写一句自己心里的话,或写一句诗,与大家交流一下,一定会很开心的。学生在激动地氛围中写出自己心中的诗。
2、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心里话、或诗文。
在小白杨的歌曲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白杨(建设者)
直、高大
坚强不屈
适应性强
无私奉献

《白杨》教学案例及反思
谢上小学  樊秀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父亲说的话,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白杨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爸爸的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重点】阅读能有自己的见解,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体会爸爸说的话,体会父亲崇高的品质。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的特点
2、这样高大的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
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
外形           内在
高            坚强
大           不软弱
挺           也不动摇

环境    恶劣
评析:通过复习,将白杨与它生长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对白杨的特点、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新授
1、是啊,在那荒凉的沙漠中,白杨依然长得那样高大挺秀,他就像卫士一样为铁路挡风雨、遮风沙,把自己的根扎在边疆,它在边疆建设者的心中形象更为高大,它是这样形容白杨的:白杨树从来都是这么直……(爸爸的话)
(1)学生齐读父亲说的话;
(2)指导学生读出敬佩之情;
(3)这位父亲的职业是什么?他工作的环境又如何?
学生汇报结果
2、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
(1)再次朗读父亲说的话。
(2)从父亲和白杨的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父亲的工作环境和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一样的,但父亲和白杨一样,没有在恶劣的环境下退缩,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明白其实父亲对白杨的赞美,实际是对边疆工作者的敬佩。
引导学生回答:父亲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的,其实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相机板书
3、是啊,多么伟大的一位边疆建设者啊!真为他感到骄傲,同学们,他的孩子们能不能感受到父亲对边疆的这种热忱?不,他们还小,引导学生读出(他们只知道……只知道……只知道……)
(1)学生齐读这段话
(2)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呢?1234
评析: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哲理有更深的理解,从学生的角度去感悟父亲的心,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个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
4、是啊,孩子们不知道的太多了,不知道新疆的荒凉、环境的恶劣,也不知道父亲的伟大,同学们想一想,父亲为什么要带他的孩子去边疆呢?引导学生回答:扎根边疆。
评析:这一问题设计,一是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心愿。二是让学生再次感悟这位父亲的伟大与无私。
5、学生分小组朗读13—16自然段,思考:
这位父亲的心愿,能实现吗?为什么?
在列车前进的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再次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父亲在沉思什么
三、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想同学们心中有不少的感慨,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
四、根据板书,理解借物喻人
借  物                        喻  人
建设边疆
扎根边疆
表白
板书设计          
外在             内在
高              坚强
大             不软弱
挺             也不动摇

环 境 恶劣
评析:板书设计简单明了,让学生对白杨的特点一目了然,全文紧紧围绕白杨的特点进行描写,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事实上是在写像白杨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学生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也就理解了。
【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到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边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讲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文章含蓄携咏,耐人寻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鼓励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动手让他们自己思考,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对学生的回答,我没有统一答案,只要他们能结合实际讲出自己的见解,我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读中感悟和思考。例如: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学生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有人说:孩子们不知道边疆的环境恶劣,有人说孩子们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像白杨一样坚守边疆,有人说孩子们不知道父亲带他们去边疆读书的真正目的……我对他们的答案及时肯定,及时表扬了他们,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边读边思。答案要有创新,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要经历积极思维。例如:父亲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能,因为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右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有人说,能,因为孩子们已经了解了白杨的精神,会向白杨学习。有人说,能,因为他们有一位伟大无私的父亲……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也层出不穷,让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在井井有条的教学程序,在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下,教学任务圆满完成,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1234
1、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表扬、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
2、问题设计紧密,一环扣一环,每个问题的设计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3、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学,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
4、板书设计巧妙合理,让学生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有初步的了解。
5、抓住了核心问题,突出问题,突破难点。
教学是一件不完美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我存在以下几个遗憾:
1、整个教学设计较为零散,缺乏整体性。
2、教学时对学生牵得太紧,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
3、文中有一个句式练说,“不管……不管……总是……”我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没有脱离文本,根据学生现在的实际展开拓展,例如:可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在课堂上,朗读训练的力度不够,没有让学生读出韵味,对学生的朗读缺少评价。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完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31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