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1.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
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以适当点拨、引导。
3.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
学生(齐说):丝绸(板书“丝绸”)
(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
2.积累运用词语。
看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
预设学生会说出: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设计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
3.引入课文。
中国的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读文。
4.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丝绸在国外知名度很高。
二、发现矛盾,产生疑问
1.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
2.学生介绍当时的交通条件:没有公路铁路,没有汽车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感受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学生产生疑问作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作铺垫]
3.学生自发产生疑问。
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那么中国的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设计目的:虽然文中也有这个问题,但让学生直接看到问题,远不如让他们亲自发现问题感受深刻,这样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4.引出“路”,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学生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板书“路”)
(2)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精力。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问题,后半部分则和下面的自然段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12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课中质疑,直指重点。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开辟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献出了毕生精力?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设计目的:课中质疑,问题质量较高。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默读课文,结合课前所查资料思考问题,边读边作批注。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作批注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安排学生结合资料回答问题,锻炼他们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文的内容]
3.小组交流。
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指导朗读,并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丝绸之路上困难重重。
(2)从“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燕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引导大家想象:在这十一年中,张骞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诱惑,他是怎么想的。
[设计目的:通过想象,体会张骞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深深的爱国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4)从“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5)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不辱使命、收获颇丰。
四、情感升华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有着重大的作用。
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文最后一段谈丝绸之路的作用。
2.谈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发展。
(课件出示:①张骞出使西域地图。②丝绸之路的发展图)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探索丝绸之路的欲望。一节语文课的结束,正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3.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纽带和文化走廊,将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横亘亚非欧三大洲的历史文化大舞台;丝绸之路有恢弘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澜壮阔的宗教民族融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和不尽的历史之谜。
丝绸之路在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2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