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故居|《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毛主席在花山》,(板书课题)。大家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方式命题的?
生:主要人物和主要地点。
师:对,以后我们写作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听写8个词语。
(听写)
师:好了,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发现同桌有错字的请用红笔圈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让他照着改。
师:好了,有错的同学请举手。这四位同学昨天晚上一定没有好好预习,特提出批评!现在先改两遍,课后再改十遍。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后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分别写了哪些段落?想好的写在课堂笔记上。
(巡视指导)
师:好了,开始交流,谁先说?
生1: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毛主席让乡亲们回到花椒树下碾米;
师:停,你能不能说得简洁一点?
生1:(想了一下)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课文2—10段写了这件事。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应该是2—9段。
师:认为是2—10段的举手。
(有10名同学左右)
师:我们来读第十自然段,这一段前半部分的确是写碾米,后半部分还是写碾米吗?不是,那其实就开始写下一件事了。这样的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承上启下的段落我们一般都把它分在——
生:下面。
师:好的,继续。
生1:第二件事是毛主席让警卫员给乡亲们泡茶。
师:(问大家)是泡茶吗?
生齐:不是。
师:那是——
生齐:送茶叶。
师:对了。我们说话一定要准确,要严谨。继续。
生2:第三件事写了毛主席帮群众碾米。
师:仅仅讲了这一点吗?
生2:他还给乡亲们讲喝茶的好处。
师:把这两句话连到一起说。
生2:第三件事讲了毛主席帮群众碾米,还给他们讲了喝茶的好处。
师:你再看一下书,顺序有问题吗?
生2:应该是先讲喝茶的好处,再帮群众碾米。
师:对了。课文共写了这三件事。大家看一下自己刚才做的笔记,认真做修改,以后做笔记都用铅笔,这样利于修改。
师:接下来我们来完成本课最关键的问题:课后第一题。用横线画出毛主席与警卫员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看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画)
师:注意,不能画多,更不能画少。
师:好了吗?我们交流一下。
生3:(略)
教后记: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在认真地动手动脑,尤其是概括三件事的内容,虽然用了很长时间,但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独立工作的过程”。不像以前的课堂,几个同学说过去,大部分同学还没听清楚就过去了。尽管没有按预期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我仍感觉比较成功。因为,它是有效的。

第二课时
师:我们先复习一下。谁来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大家仔细读一读早上画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自主阅读,体会)
师:好,我们先看第一句:“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了群众碾米……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都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毛主席作为革命领导人,是他工作重要还是群众吃饭重要?
生:是群众吃饭重要。
师:都这样认为吗?难道革命领导的工作不重要吗?要知道他直接决策着行军路线,作战计划,统领着那么多军队呢!123
生:是主席工作重要。
生:还是群众吃饭重要。
师:好,众说纷纭。允许大家保留自己的意见。重要的是毛主席认为,谁更重要?
生:群众吃饭更重要。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毛主席平易近人,不把自己当领导,不搞特殊。
师: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我们先用自己的观点和文中人物的观点做比较。这是很好的体会方法。请大家做笔记。
师:我们交流下一段。“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老百姓的支持?……”这段有好几个反问句,我们把它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
生读。
师:这段从正反两方面讲了人民群众和军队的关系。老百姓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反过来说,我们革命胜利也是为了无数的老百姓。如果让你做个恰当的比喻,你认为军民是什么关系?
生:鱼和水。
师:有一句歌词唱道:军民鱼水一家人。的确是这样,鱼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鱼。正如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还有一个比喻也很贴切,是唐太宗说的:水和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果你做的事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拥护你;反之,人民就将推翻你。
师:好了,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整理一下记录下来。我们交流下一处。
“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大爷真的见过毛主席吗?
生:可能真的在战争时期见过呢
生:可能见过毛主席的照片。
生:可能在梦里见过。
笑。
师:大家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陌生人很熟悉,感觉自己好像在哪见过?其实自己并没有见过,只是他跟自己熟人有些地方很相似。那,这位大爷会是……
生:也许他根本没见过毛主席,但见过哪位首长和毛主席很象。
师:比如说,
生:嘴角长着黑痣。。
师:笑。可能他见过的首长,就和毛主席一样平易近人。很亲切。好继续。
师:“碾盘上的玉米,在碾子的碾压下,散发出淡淡的米香,伴随着毛主席和乡亲们亲切的谈话声,飘向小溪,飘向山峦,飘向好远好远的地方。”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总结部分。如果是我们,我们一定会这样写:“啊,毛主席,您平易近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生笑。
师:怎样写好呢?大家都认为课文写得好。那么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的到底是在赞颂什么?
生:赞颂了毛主席平易近人的精神。
生:赞颂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的精神。
师:仅仅是这些吗?大家要抓住重点词,看“伴随着毛主席和乡亲们亲切的谈话声”,想一想作者到底还在赞颂什么?
生:是毛主席和乡亲们的友谊。
师:是友谊吗?能不能换个词?
生:情谊!
师:对。毛主席和群众的身后情谊,就像这淡淡的米香一样飘向远方,被人们久久地传诵着。作者这样写,很“含蓄”(板书)。我们以后写结尾也要这样,不要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很巧妙地吧自己的情感蕴含于赞美其他事物之中。
师:好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这篇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是什么呢?
生:很家乡化。
师:举个例子。
生:俺们……大半年……顶什么用……
师:很好,我们找一段典型的来读一读。分开角色,男生读警卫员的话,女生读大娘的话,老师读大叔的话。123
师:有意思吗?
生:感觉象在看电影。
生:好像眼前出现了这幅画面。
师:人物怎么说,他就怎么写,这样的语言很生活化,很真实,这叫“语言通俗”。以后我们写作也要这样。
教后记:教会了学生一些体会的方法和写作方法,感觉很踏实。不足的是没有总结,下课时间就到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11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