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他们都是老师心目中的英雄,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那么老师准备让同学们猜一猜,请同学们看屏幕。(边看图片,边听老师的描述)
师:
1.  这位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生:(黄继光)
2.  这个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生:(邱少云)
3.  这个战士,为抢救一名朝鲜的落水少年而英勇牺牲。
生:(罗盛教)
4.还有一位战士,他是谁呢?请同学们看屏幕。(播放《英雄儿女》)
生:(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
那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把他们当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吗?刚才老师所列举的英雄都牺牲在了哪里?
生:(牺牲在了朝鲜,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中)
师: (教师简介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1953年7月27日,美国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经过两年零十个月的激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战争结束了,但我们又怎能忘记在这场战争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但也有这样一位战士,他是谁呢?看屏幕,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初读课文,品味情感。(15)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吧。
师:课件出示电报。(指名朗读)(学习“勋鉴”“殉职”)
师:从这封电报当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同志牺牲了。
师:是啊,主席的爱子牺牲了。那么当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此时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预测)我想毛主席是不是很悲伤。
师:你们为什么都这么想?
生:人死了固然悲伤。
师:是啊,常人之理,怎么会不悲伤呢?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封由主席的秘书转达的电报。我们再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电报2和电报3.(谁来读一读)
师:这两封电报的内容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了。那么此时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主席是把儿子运回国了,还是葬在朝鲜了?
师:我想你说的也是同学们共同的问题。你们大家说是吗?
师:那么当秘书说完金日成首相来电的内容后,他把电报稿交给了主席,让主席签字,此时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主席签没签字。
师:常理。是的,签了,而且老师已经知道主席签的是什么了?相信你很快也会知道的。
师:从刚才的电报内容中,我们知道了主席的爱子在朝鲜战场上光荣殉职了。那么现在如果让同学们读课文的话,你认为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去读呢?
生:(悲伤)(悲痛)(痛心)(痛苦)1234
师:感情的基调把握地非常正确。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练习朗读这篇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这一课所出现的带有拼音的字要读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现在开始。(5分)
生:练习朗读。(2分)
师:好,老师看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是否带着情感去读了呢?谁先来读读?就读你最受感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2分)
生:朗读。(注意评价)
自学啦!
师:同学们读得确实很不错,看样子刚才的练读确实起到了成效。其它的同学别着急,一会还有你们展示的机会。在朗读课文之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最想知道的问题。老师把你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让我们看屏幕,
(出示问题)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c.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毛主席签字时,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最后的决定的什么?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平时你们是怎么做的,今天你就怎么学习。当然你也可以采用老师的方法进行:比如,你可以先自己进行自学,然后再在你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当然小组成员也可以根据探究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总之,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大家说,好吗?现在开始。(6分)
三.精读探究,深化情感。(17分)
师:(击掌)咱们就学到这里,谁先来说一说?
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一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主席勋(xūn)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xùn)职……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感受到悲伤,从这里看出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来体会一下吗?
师:就这两句话谁再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
师:感受的好。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谁来读一读。
生:读这一句。
师:谁来接着说,你还从哪里能体会到主席的这种心情?
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的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教师表述。)
生:想到前几次都平平安安的和儿子见面了,这一次却,他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师:是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谁又愿意相信呢?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什么是“情不自禁”?
生:汇报。
师: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汇报。
师:是啊,这种丧子之痛还用用谁去教吗?这完全是什么?(情不自禁)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你见到过类似的情况吗?1234
生:汇报。
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主席的嘴中一直喃喃着什么?(岸英)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谁来学一学当时主席的样子。
生:学主席。
师:此时此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我们的毛主席呢?老师满足大家的愿望(大屏幕)
主席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悲痛)
师:就带着这种情感,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谁来读?
生:(读)
“主席,”秘书走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8分)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fù)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生:悲痛。(生读)
师:主席是悲痛的,如果再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表达此时主席的心情是什么?
师:什么是“眷恋”?(非常的思念)他眷恋什么?
生:汇报。
师:大家有所不知,毛主席为了革命都已经牺牲了五位家人了。(出示资料)
师:带着这种眷恋的情感,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mā),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5分)
师:主席眷恋自己的儿子,想见见自己儿子的遗体,这是人之常理呀!然而当他听到秘书告诉他彭老总与金日成首相的来电内容后,他的心情又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呢?(矛盾)
对:(矛盾)。他为什么矛盾?
生:汇报。
师:可是,主席这种矛盾的心理,这种想见儿子的心情很快就怎么样?(打消了)
师:为什么很快就打消了?
生:汇报。
师:因此他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生:汇报。
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师:从中你能体会到了什么?
生:汇报。
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去朗读这段话呢?
生:悲伤。
师:还应带着一点对主席的崇敬和对英雄们的悼念之情。
生:朗读。(个人读2人,齐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chóu)躇(chú)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2分)
师:从主席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席的       博大的胸襟和做为一个伟人的宽广的胸怀。那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时,主席又是什么心情呢?
生:汇报。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踌躇”
师:什么是“踌躇”?
生:犹豫了一会。
师:他为什么“踌躇”?
生:汇报。
师:就带着这种踌躇的情感,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1234
生:朗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分)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探究,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主席的心情是悲痛的,是眷恋的,是矛盾的,是踌躇的,那么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下,主席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生:汇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当中体会到的。
师:你能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呢?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出诗句的含义,可出示领悟)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主席的那种宽广的胸怀,伟大的胸襟了吗?
师:好,让我们把这句诗读一读。(分组读)
师: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主席的伟大之所在。然而,谁又曾知道,就在这伟大的背后,还会有多少痛楚的泪水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5分)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句话(齐读)这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这句话你能想象那天晚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2分)
师:同学们刚才想象的都是那样入情入境,把毛主席的悲痛心境表露无遗。我们真的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这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同样他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好领袖,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对主席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2分)
师:1.老师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主席你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2. 是啊,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1分)
(方案1:好,下面就让我们在乐曲当中再次感受一下英雄们的豪气,表达一下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吧!(播放《英雄儿女》)
师:好!全体起立,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方案2:最后就让我们用文中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主席的崇敬吧!
生:齐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在“四个一”预选赛上的教学实录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101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