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视频激发情感、复习导入
    1.播放视频资料:同学们上周我们参观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园,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播放学生参观"平北抗日英雄纪念馆"的录像资料及配音解读。
   2.教师激情导入接学生的配音)刻在同学们心中的不仅是这张照片,还有前辈们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不仅在平北,八年的抗战,在全国广袤的土地上,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举不胜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这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回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他们把敌人引向狼牙山英勇杀敌,完成掩护任务后,又把敌人引向狼牙山顶峰,痛歼敌人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迹。)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导入,使学生激发起内在的情感,产生共鸣,为继续学习课文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受形象
(一)学习第二段,引导学法
1.导言 指课题) "壮士"是什么意思?(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哪几个部分可以看出他们是壮士?(课文的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 四个部分)
2.提示学法: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心情的句子,体会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把你的想法批注在句子旁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组织交流:
l 班长马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重点理解"沉着":表现了马保玉面对强敌,毫不慌张,他很镇定,说明作战勇敢,堪称勇士
2指导朗读:怎样读?(读出镇静、"狠狠地打"要读出对敌人的仇恨)指名读(2生)---齐读
l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1"大吼""满腔怒火"表现了他的勇敢和对敌人的仇恨。
2指导读
l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
1体会"抡"字所表现的勇敢和仇恨。
2指导朗读
l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追敌人射击。
1体会"绷""全神贯注"表现了两个小战士的紧张和专注
2追问:此刻他们忘记了什么?(山下的大批敌人,敌众我寡、危险)
 心里只记得:消灭敌人
3指导读
5.指导朗读
1教师导言: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2指名读: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3图片激情:是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他们太可恶了。同学们,结合我们社会大课堂参观的情景说一说。学生回答时,适时出示"西羊访惨案""无人区惨景""岔道伙人坑"遗址以及教师搜集到的"南京大屠杀"惨景,"鬼子的杀人比赛"等图片。
4指导读:面对这群毫无人性的强盗,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冲满了仇恨,同学们,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5合作读:老师读他们的集体表现,你们来读具体描写的句子123
老师读: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学生读:"班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6.小结:老师读的是(概括写的内容)同学们读的是(具体写的内容)
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孩子们,通过这段的学习你感受到这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
(因为他们勇敢、仇恨敌人)板书:英勇杀敌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谈理解,观看参观纪念园的视频短片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的视、听觉得到充分刺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的个体感悟,激发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二)学习3-9段
1.回忆学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和我们社会大课堂的参观的所见所闻,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后段文章作铺垫。)
2.自学课文: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请同学们默读剩下的几个环节,画出描写五壮士的言行、神态的句子,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壮士"?
3.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汇报
第三段:重点指导
l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读读写班长的那句话。指导读好"!"号。理解 "斩钉截铁"的意思? (形容说话时非常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追问:从这个"斩钉截铁"你还读出了什么?(他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勇敢不怕牺牲。)
3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一样吗? 从哪儿看出来?(理解"紧跟""热血沸腾"说明战士们情绪激昂,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
4指导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自己选择了死亡,面对死亡无所畏惧,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把这种大无畏的气概读出来
5小结: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勇士是因为?(热爱人民  不怕牺牲)
第四段:重点指导:
l 班长马保玉负伤了……象敌人头上砸去
1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评价(引导读好人物的动作)
2比较: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石头砸的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边线五壮士杀敌的决心,何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说明他们英勇是勇士。)
3指导朗读:读出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第五段:
1抓住"喜悦""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纵身""昂首挺胸"体会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视死如归的精神。
2合作读:老师读描写班长的句子,学生齐读描写战士们的句子 。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合作读,体会本段的写法--点面结合:为学生的背诵练习指点方法--分层次背诵,)
3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4平北的抗日战场上这样的英雄也大有人在,还记得吗?(插入讲解员的介绍视频和平北抗日纪念园的相关图片)教师适时激情:这也是37位壮士坚强不屈的声音;是这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声音;是这些革命缔造者的声音:是为了抗日胜利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的人民大众的声音123
5指导读:
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读提示,你们来读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老师: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五壮士坚强不屈的声音 学生同上)
这是晋察冀军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是平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6五壮士只是千千万万个不屈的中国人的杰出代表,所以课文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学法的指点下,通过默读思考、汇报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品读重点语句,及多种形式的读,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的多种对话中,感悟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句子则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的作用,通过视频,图片及教师的激情导语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三、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观看视频:没有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就没有我们今天教室里的琅琅书声。当这场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里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让我们再来听听讲解员阿姨的希望 播放平毕北抗日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视频)
2.激情写话:是呀,"明史之耻,明史之责"我想,此刻你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孩子们,你想对这些革命先驱者说点什么?你想对身边的同学们说点什么?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3.教师示范:此刻老师的心理也有许多话想说,我想把这首诗献给狼牙山五壮士,教师激情朗读 课件出示)《致五壮士》:"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 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4.学生写话并交流。(分别交流写给前辈们的话 、写给同学的话、写给自己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练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明确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责任,起到导行的目的。同时读写结合,拓展学生思维,为本单元的习作--写读后感和演讲稿打下基础。)
四、总结写法,布置作业
1.总结写法:
1自由回答:学完课文,抗日英雄们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如此生动的呢?回忆一下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情;具体写与概括写相结合;重点描写和场面描写相结合等)
2追问:课文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那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回答预设:第二次,因为第二次他们面临生死抉择时,斩钉截铁地选择了一条死路,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了大部队,把死亡留给自己,看出他们的豪壮;跳下悬崖时,他们面无惧色,可以看出他们的视死如归。所以第二次更能突出他们是勇士。)介绍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背诵课文的6--9自然段。
3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写写你读后的感受。
4说说我的心里话--写给革命前辈们。
(第三题和第四题任选一题做)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再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和写法进行梳理,感悟写作方法,循序渐进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为本单元的习作和口语交际打好基础)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88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