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_略读课文莫忘语文实践《学会看病》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上下册各8篇,到了四年级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略读课文在五年级课文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空间,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但,很多教师误将略读课文当成精读教,教师角色仍“居高临下”“不放手”,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缺失了训练的土壤。同时,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得“意”而忘“言”的现象,忽视语文工具性、实践性,使教学走入过度人文的误区。
因参加平阳鳌江一小的语文节,故有幸聆听陈先松老师执教的《学会看病》。《学会看病》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毕淑敏。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与自我反思、完善能力,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站可以帮你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详情请加站长qq,qq号码在网页顶图上。)
【情景描述】莫忘语文实践——在“批注”中阅读
教学片段描述:
师:(出示学习提示: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批注。)请同学们打开书,注意红色的关键词,划出——“划”,读一读——“读”,写批注——“写”,明白了没有?自学。
(学生认真自学,写批注,专心致志)
师:写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没写完的继续。
(学生写批注的时间很长,跨度有十来分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批注的时间)
师: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写上批注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4个学生交流,教师评价:你读懂母亲了,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母亲的自责;你很会读书,你读懂了矛盾……)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人给这段写批注的?(课件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很明显没有人关注到这句话)
师:没有没关系,你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有话要说,可以写写批注?(生读书)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了“忐忑不安”“沙漏”之后,问:还有哪个词,让你想写批注?
生:坠
师:读到“坠”,我们会想起关于“坠”的一个词——
生1:坠落
生2:坠入
师:飞机坠落,陨石坠落,孩子们,飞机、陨石都是庞然大物,可是——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会发现什么问题?(生齐读句子)
生:沙怎么会“坠”呢?
师:对呀,沙轻飘飘的,怎么能和飞机、陨石庞然大物相提并论呢,是不是错了,别急,自己带着问题再读句子,在“坠”旁边写下批注。
(学生自己默读,执笔写批注,神色认真)
生1:因为母亲担心孩子,觉得小小的沙也很沉重。
生2:“坠”说明了母亲的心情很沉重。
师:这种坠入心间的感觉就像庞然大物一样疼痛,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1234
(学生齐读的情绪与文本表达情感十分一致,读出了沉重、疼痛、担心的感觉)
师:刚才咱们表达了对这段话,这几个词,这个字的理解,现在拿起笔,自己整理批注,将刚才体会到的写下来,完善一下我们的批注,时间1分钟。
(学生马上翻书,补充,前后对照,整理,全场无声,只有翻书声,事实上教师给了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
莫忘语文实践——在练笔中提升
教学片段描述:
师:(课件出示)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是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爱你的妈妈
师:这是妈妈内心的独白,(齐读)请你以孩子的语气也来歇一歇,补充省略号的地方。
(课件出示)
妈妈:“读着你的话,我不禁想起当时我……其实,我知道……妈妈,我想对您说……”
-——懂你、爱你的儿子
(学生认真写作)
反馈:
生1:妈妈:“读着你的话,我不禁想起当时我感到了你的雪上加霜,其实,我知道您一点也不残忍,妈妈,我想对您说,您对我来说一点也不冷漠。”
-——懂你、爱你的儿子
生2:妈妈:“读着你的话,我不禁想起当时我依赖您给我看病,其实,我知道您的残忍、狠心、冷漠都是出于爱,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我的指南针,我的能力都是您授予我的,我的母亲,我永远爱你。”
-——懂你、爱你的儿子
生3:妈妈:“读着你的话,我不禁想起当时我对您的依赖,其实,我知道您的残忍、狠心、冷漠都是为了我。妈妈,我想对您说您的雪上加霜,我都理解,您是深深爱着我的。”
-——懂你、爱你的儿子

【简析反思】
实践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设置略读课文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略读课文教学实践中,老师首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
一、在“批注”中阅读,在“批注”中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结合正是批注式阅读的一大特点。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体验、与众不同的想法,批注给了这些独特体验一个自由存在、发现的空间。它极具活力,学生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进行生命的碰撞、交流和沟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大胆突破“师教生学”的传统模式,以学习提示为引领,鼓励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批注”第一时间记录自己最真实的阅读初感。这样的教学允许学生在文中的任一处留痕,却没有人在一边横加干涉、指手画脚,真正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空间里,学生默读、欣赏、揣摩,与文本亲密接触,与作者倾心对话。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给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主阅读、批注时间,跨度十分钟左右。教师将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实打实地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相信,这种“先学后教”模式如能常此以往,读将因写而深化,写将因读而丰富,既加大了阅读的深度,又扩大了写作的广度。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将有效改善语文教学中学生习惯“等”、“靠”、“被动应付”的现状,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优良学习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234
但要指出的是,捍卫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并不等于教师就放弃了在略读教学中的组织与引导地位,否则,略读教学就将演化成学生“休闲式”的独立阅读,内容杂乱,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浅薄与贫乏,是一种将学生主体绝对化的倾向。而陈老师在这堂课中比较恰当地担当了“引导者”角色,首先,当教师发现学生忽视了文中描写母亲心理的重要语句:“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时,及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这一语段,并且教学设计层层深入,着重抓住“坠”字展开:从利用组词体会“坠”字普遍运用意义到引导学生在“轻”与“重”,“小”与“庞大”中形成认知冲突,有效激活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动力,此时,学生对“坠”的二度批注真真正正的是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这样的批注整理,不仅仅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与丰富,更是引导学生明白:学习并非是平面的,单次的,它是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阅读初感,更需对初次感悟不断修正、完善。这样的批注整理,使学习成为动态,使认识有了层次。
二、在“练笔”中提升,在“练笔”中实践
“写”的素养是整个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无论精读课还是略读课,阅读文本都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凭借,学习课文必须意文兼得!进行课堂练话则是学生学习表达,实现从意化到物化的有效语文实践活动。
但怎样的练笔更有效?陈老师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倾诉了母亲满满的爱子情怀,这番冷漠背后的博大母爱在本段得到了清晰的揭示。但,如何让这份母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且开得更有“语文味”,确实难煞不少老师。陈老师在简单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路线图”是什么以后,将最后一段以母亲“独白”的形式呈现,妙的是:教师要体现“母爱”却并非在“母亲”身上下重锤,而是大胆转化角色,抓“儿子的独白”为切入点,引导练笔。它让学生在角色的转变中更深一层融入文本,打破固定模式,活化课文内容,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这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涵咏的过程,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练笔时,学生必须得回顾课文,再次与文本对话,再次感悟那份冷漠甚至有些残忍的行为后母爱,这份感悟是对批注的再次整理,对认识的进步提升,对情感的厚积薄发。在文本创设的情感场中受到感染的孩子们,带着文本的温度,喷薄情感,在“写”中抒情,在“写”中深层感悟文本最后一段的母爱深情!
有效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呈现这种披文入境的态势,把“写”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以“读”带“写”,以“写”推“读”,教师不问一句,不着一语,学生却能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飞翔在想像的王国里,自读自悟自写,将“人文”融入“语文”之中,把“工具”练在“人文”之中。学生在生命思索中,语文实践里,“读”向深入,“读”向高潮!1234
“语文”该在“实践”中成长!不管“实践”的形式有千种万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即是学生绝好的语文能力成长机会!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82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