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聊几句好吗?说说比较高兴的事,课余时间你们喜欢做些什么?有没有喜欢看书的?都读过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想知道我比较喜欢读谁的作品吗?最近,我喜欢上了这位作家的作品(课件),他叫——梁晓声。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个人给了他极大的影响,那就是——母亲。长大后,他根据回忆写下了这部小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直接导入,酝酿情感
1、出示课题。
师:齐读课题。每一篇文章的课题都会给我们透露许多信息,读着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师:带上你的理解,请再读课题。
2、引入新课。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读完全文,你对这四个字会有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近这位普通的母亲,一起去感受那份博大的慈母情怀吧!
二、初读课文,锁定慈母 “形”
1、师:请打开课文,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结合预习练习,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读文,检查生字。重点指导:龟裂  攥着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你的眼前是不是浮现了母亲的样子?你能用课文直接描写母亲外貌的词语具体描述一下吗?
4、生回答,师随机板书:
极其瘦弱的脊背
眼神疲惫的眼睛
龟裂的手指
……
5、读词悟情
认真看老师写下这些词,无需老师多说,相信这些词能在你眼前浮现出画面,能在你的内心涌动情感,把你的感受放近去,读好这些词,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三、再读课文,锁定慈母“行”
1、引语:出示插图,这就是我的母亲,是什么让我的母亲变得这样瘦弱、这样的疲惫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吧!请用心读读“我”来到工厂以后看到的一幕。读到让你看到母亲辛苦操劳而深深触动你的心灵的地方,请用笔画下来。
2、生自读。
3、交流、讨论
重点:★(13自然段)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炮烤着我的脸。
师: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有哪些词揪住了你的心?说说你的理解。
师: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在震耳欲聋的噪声中被灯长久的烤着,眼睛疼痛地流着泪水,当孩子的你难道不心酸吗?你难道不难受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师追问:她能不忙碌吗?母亲不累吗?可她能歇会儿吗?让我们来看一下梁晓声《母亲》原文中的这一段话
(出示)补充资料,师读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这哪是在工作啊,这分明是在拼命啊。母亲拿命在挣钱就是为了——?当你穿着母亲用命换来的衣服,吃着母亲用命换来的米饭,读着母亲用命换来的书时,作为儿子的你心里会——
师: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16自然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123
师过渡: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出示句子)齐
师:我从心底里发出了心痛的呼喊(师生合作读)
师:这个句子之所以带给我们震撼,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句子特殊的表达方式)
再读再悟: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脸?你又看到了母亲怎样的眼?
师:作者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他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那一刻成了“我”记忆中的永恒,齐(生齐读)
四、潜心会文,锁定慈母“情”
1、串联母子对话,引入慈母情。
师:母亲是这样辛苦的工作着,面对这样的母亲,我却向她要钱来了,只因为我想拥有一本——,我本不想把本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请女同学和我一起合作来读读这对母子的对话。
师:听出母亲语气上的变化了吗?
师:家庭的重担,生活的压力让母亲极其瘦弱,过早地衰老,而面对我要钱买书的要求,母亲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她作出了怎样的举动?
2、出示26、28自然段
师:看着母亲这一系列的动作,你又把目光锁在了哪个词上?
师:母亲就这样把钱塞在了我的手心里,(板书:塞)母亲塞到我手里的是怎样的钱?母亲把这一切汇成了她最朴素的话里——(引读“母亲的话”)所以母亲选择了坚强——(引读29自然段)
师: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的钱吗?母亲塞给了我什么?
(塞给“我”的是母亲辛苦劳作一天多的所得;母亲的一滴滴血汗换来的;母亲绝对舍不得乱花的珍宝;母亲用来养育孩子的一笔财富……)
师:母亲这一“塞”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五、补白练笔,内化深情
1、内化情感。(屏显填空: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________________!我次发现,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发现母亲是这样的辛苦!第一次发现母亲赚钱是这么的不容易!第一次发现母亲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
(屏显填空: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应该_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_。)
(应该懂事了;应该要回报母亲了;应该要学会体谅母亲了;应该帮母亲分担一些什么了。……)
2、安排写话。引语:出示课件“31自然段文字”,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眼神疲惫的眼睛、龟裂的手指,不断在“我”眼前浮现,“我”的情思如江潮般涌动。请拿起笔,补上省略号留下的空白。
3、交流写话。
六、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师:母亲最后还是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我最终还是——拥有了这本书,这又是一片怎样的慈母情深啊!同学们,梁晓生笔下的母亲是这样,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每一次读这篇文章,我都被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就是慈母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就是慈母的情!这样的爱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延续今天的感动,去感受这份爱,记录这份爱。(课件出示:延续感动)
(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起,下课)

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写的小说《母亲》,课文讲述了“我”很想得到一本书,去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书,看到母亲那么辛劳,就用母亲给的钱买了水果罐头给母亲,母亲数落了“我”,但还是给“我”凑钱买书。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却是深沉的母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似乎是从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我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所以选择这篇文章参加金华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123
回想我上《慈母情深》一课,从活动前的先后六次试教,到完成赛课,应该说所设计的程序都基本都按部就班地走了下去,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差不多都在我的意料和设想之中,没有出什么差错。课是完整的上下来了,却留下了许多遗憾。细细反思,找到症结,努力让遗憾由多变少,我这样想着于是又一次回顾整个准备过程,寻到了一些问题的根源:
1、没有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是教师上课前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教师只有自己与文本有了深度对话,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所包含的人文的和工具的价值,才能较好地使用文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开始准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课文挺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长文短教的问题,于是选择抓住课文13、 16、26、29自然段深入咀嚼重点词语,体会母亲之“苦”,并通过补充文本进一步进一步理解母亲的负荷之重来引导学生体会慈母的那一片深情,而没有考虑到文章的层次,没有考虑到慈母的这片深情是在层层推进后一步步升华显现的,因而在教学中也就没有了提升。加之,前几次试教时由于基本把握了“情”的基调,感觉效果还不错,所以只关注了时间问题,只在细节上做文章,没再回头去解读文本,而使自己陷入极度困惑。到最后,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勉强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却已没有太多地精力再做细致地思考。
2、违背了“以生为本”的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虽然清楚地记得《课标》中的这一项指导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却因为这是一次比赛而不敢过多地放手,却更多地关注了自己先前的设计,只想着把自己课前设计的教学步骤一步步往下实施,生怕漏了哪个环节,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思考空间,未能捕捉、拓展学生的回答所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少了许多生成的精彩。我想,教师要具备舵手的素养,对生成资料要有调控能力,这是我目前最需要提高的!
3、授之以鱼,未能授之以渔。课堂上最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反思我教学《慈母情深》,其中几个重点句都是我带领学生一个个去分析、去体会的。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体会,说不定他们会还我更多的惊喜,并且,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总之,这次做课留下了很多遗憾,也留下了很多思考。思考之后,我将努力让遗憾由多变少。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66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