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等奖】《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第17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09年x月x日
授课对象:湛江市某小学五年级1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图片  新华字典
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新的生字词。同时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来。
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爱。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学习新的生字词;通过各种读来领悟为什么这是对了不起的父子等等。
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和学习的权利。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我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文本特点,我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思路:《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的课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新字词,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生字难词,并对课文有初次的感悟。在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用心领会父子的了不起。在感悟父亲的了不起过程中,紧紧抓住父亲的动作外貌和父亲的信念,让学生品读和感悟父亲的爱。感悟儿子的了不起,主要是抓住倒数第二段,从儿子的语言与行为中感悟他对父亲的信任,还有勇敢的品质。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昔日、废墟、 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如:“曼  墟  砾   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
   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图片中认识地震,感受父母之爱,紧扣主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图片后感分享:
a.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看照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情。
b.师:同学们看了照片都有自己的感受。正所谓“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虽然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但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无论是图片中的他们,还是课文中的这对父与子都是如此。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文,请打开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学习课文,击破生字词1234
  1.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生字可查字典或小组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生词,再向老师提问解决。
  2.针对学生情况和生字词的难度,自主选择重点字词讲解。 如:“曼  爆  颤   砸 ”等字。如:
爆 :注意偏旁是“火”,根据偏旁懂得区分“爆瀑 曝”,并以此对比联想记忆。可组词“爆炸”等。
砸:读音是zá,平舌音。
颤: 读音chàn 翘舌而且是前鼻音,可组词“颤抖”等。  读音zhàn 时,翘舌,可组词“颤栗”等
砾:注意读音不能成“乐(lè)”,而是读li。可组词“瓦砾”等
3. 学习多音字,对比记忆。先让学生查字典并组词,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最后让他们读两遍。
混 : hún(混话)                 难:   nán(困难)    颤:chàn(颤抖)
hùn(混乱)                        nàn(遇难)        zhàn (颤栗)
4.讨论记忆生词方法
【设计意图】: 讨论记忆生词方法,既加深学生的记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消化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5.检查生字,抽取同学,要求给出字词,读出读音并解释意思。
昔日:xī rì  以前的日子,曾经,从前,大多用于写回忆文,书面语等
爆炸:bào zhà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
瓦砾:wǎ lì 碎掉的砖瓦石块。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废墟:fèi xū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破烂不堪: pò làn bù kān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颤抖:chàn dǒu  颤动,发抖
6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通过分组读,自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知道故事大概梗概。
 2.在朗读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各小组找出描写父亲与孩子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的词句。
3.有感情朗读找到的句子,看那个小组找得有快又多,并且读得最好。生评,师评。
【设计意图】竞赛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活跃地学习,同时也能更好达到“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结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1个生字词,并学习了三个多音字,而且大家在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记忆生字词方法,你们都很厉害,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现在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看你们能否读准生字词了。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多音字:
              混 : hún(混话)     难:  nán(困难)   1234
 hùn(混乱)           nàn(遇难)
颤:chàn(颤抖)
              zhàn (颤栗)
【设计意图】由于其他的生字词是在ppt上演示的,所以黑板上只板书多音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大概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 学会理解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学生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练习,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a多音字填写练习(抽个别学生回答)
  混 : hún(  )     难:  nán(   )       颤:chàn(  )
        hùn(  )           nàn(   )           zhàn (  )
2.让学生默读课文,请一两个学生口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消化上节课遗留下的知识难点,同时让学生复述故事,既达到锻炼口语和胆量,也让学生更加深这篇课文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以读导学,感悟父亲
1.自由朗读,把上节课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再读几次,用口头语描述父亲的形象
2.分角色朗读父亲与阻挡的人之间的对话。讨论“父亲真的是精神失常”?
3.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
a:“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父亲  爱”)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是要从8小时写起?
(板书“挖”)
5.“体验一分钟”,让学生闭着眼睛体验一分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36小时的艰辛。
   6.创新提问:假如父亲挖了36个小时之后,却发现儿子已经死了,这个父亲还是“了不起“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解读课文,当这个残酷的结局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情是一种冲击,但却让学生思考,更能坚定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高潮迭起,感悟儿子
   1. 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竞赛读等方式,再次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的“了不起”。
   2. 在各种“读”的基础下,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对话,并模拟情境。1234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如:
a: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先出吧!”
  师:儿子坐作出这个决定,他了不起吗?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
      b:“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表达了儿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信任)
5.个性阅读,畅所欲言。学完本篇课文每个人都有很多感受,让学生抒发感情,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播放防震知识,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作用生活。
(五)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都要懂得珍惜回报父母之爱,向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学习,做一个勇敢又了不起的儿女。好不?
(附)板书设计
                父  了不起       子
        挖---------------→ 等       
爱  信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5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