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课文|《钓鱼的启示》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按提示填空(27分)
1、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 记叙的;从去
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 ,从不肯 写到依依不舍把
鱼 ,最后写到34年后的 。
2、34年后,“我”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
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
___________________换取的人生财富。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34分)
1、我写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6分)
shí jiàn( )cāo zòng
( ) gào jiè
( ) yòu huò
( ) yú ěr
( ) jǔ sàng
( ) jiǎo jié
( )zuǐ chún
( )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12分)
一( )手表 一( )鲈鱼 一( )夜晚
一( )小岛 一( )涟漪 一( )设计师
3、最佳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 )地说 ( )地问到 ( )地知道
( )地摆动 ( )地取下来 ( )地放回湖里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9分)
1、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
2、形容非常疲乏,力气已经用尽。( )
3、形容感情深,非常留恋,不忍离别。( )
四、课文片段阅读(18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是”“非”各是什么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12分)
课文中许多地方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请你依照课文写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48分)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宜人的时刻。羊吃草,要算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了下来;嫩芽一根接着一根被扯断了送到了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片绿草如茵的地方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和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音节:(8分)
缤纷(bīn bīng) 倦怠(juàn juǎn)
草根(gēn gēng) 咀嚼(jiáo jué)
2、此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10分)
4、回答问题:(18分)
⑴ 羊吃草有趣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们周围世界的“嫩芽”“土香草”各指什么?我们的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化阅读(52分)
你见到雁群为过冬而以“v”字队形向南方飞行的情景吗?你也许知道某种科学论点什么它为何如此飞行。每当一只鸟展翅拍打时,造成其他的鸟立即跟进,使得整个鸟群飞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鸟群比每只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当领队的大雁疲倦了,它会轮流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接替飞在队形的最前端;飞行在后面的大雁则会利用叫声鼓励前面的同伴来保持整体的速度。当一只大雁掉队时,它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时的迟缓、拖拉与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队形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所造成的浮力。123
1、用“√”给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展翅(chì cì) 疲倦(juàn juàn) 侧翼(yì jì)
鼓励(lì nì) 迟缓(huǎn huàn)
2、想一想,雁群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雁飞行时的队形为“v”队形,这是为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雁飞行时常常发出吼叫声,有什么作用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们拥有大雁的精神,会怎么样?假如一个民族拥有大雁的精神,又会怎么样?(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344.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