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真的很优秀】优秀教例真优秀吗?——“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022-05-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新型玻璃》这篇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以下是这堂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玻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玻璃的了解?(学生纷纷介绍自己所熟悉的玻璃,诸如有机的、无机的;有色的、无色的;薄的、厚的;等等。)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玻璃紧密相关。这篇课文所介绍的玻璃与我们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兴趣极高。
师:好,先熟读课文,然后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推选五名同学扮演玻璃厂的新闻发布人(组长任厂长),介绍新产品,其余同学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各媒体的记者,对新产品进行采访。老师也以一个记者身份参加。这么学习行吗?
学生齐声道:“行!”
师:好,现在开始准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认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懂;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发布会上宣讲。)学生熟读课文并把教室布置完后,发布会开始。
生1:各位记者,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新型玻璃厂的厂长。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品新闻发布会。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五种玻璃,它们是“夹丝网防盗玻璃……”这些产品质量优良,应用广泛,欢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2:我是《塞外晚报》的记者,请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生1:它的特点就是防盗。
生3:请具体谈谈。
生1: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丝网与电源、自动报警器相连接。当有人划破玻璃时,就会发出警报。
生4:请解释一下“极细”的意思。
生1:“极细”就是很细、非常细的意思。极细的金属丝网就是用很细、非常细的、能够导电的金属材料做的丝网。这种丝网要比蜘蛛网更细更密。
生5:请你谈谈这种玻璃的用途。
生1:在银行以及存放文物、珠宝、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中都可以采用。
发布会开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热烈。等把五种玻璃介绍完后,教师站起来:“我是《热河日报》记者,请问厂长先生,你能谈谈贵厂产品开发的设想吗?”
生1:这个问题还是由我们的总工回答吧。
生6:我们想研制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驶的汽车,司机的视线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如果有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车行驶就安全多了。
生7:我们还想研制一种“吸尘玻璃”,用这种玻璃做黑板,教室里既不会粉尘飞扬,又不会影响师生的健康。
发布会结束。(师生共同为他们鼓掌。)
师:同学们,现在新型玻璃厂要聘请我们当推销员,你怎样去推销。先分组准备。
师:谁先汇报。
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展示,有的编几句广告词,有的讲述某一种玻璃的特点,最有趣的是两个同学的表演。
甲:(在墙根做哭状)
乙:小丽,谁惹你了?
甲:没人惹我,我家被盗了。小偷把我们家偷了。
乙:怎么偷的?
甲:他把玻璃划破后,进屋偷走的。
乙:不要着急,我给你介绍一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
甲:这种玻璃真好,我赶紧告诉爸爸,快换上这种玻璃。

分析:
说明文的课文本来是比较难讲的,这堂课提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无论是在老师还是在学生看来,好像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从上课的指导及对文章的解析和让学生掌握“玻璃”这个事物时还存在着可圈可点的地方。12
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师的整体指导结构,老师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玻璃,然后再通过熟读课文来记住文中对“新型”玻璃的介绍,如名称、特点、用途,等等,最后通过开新闻发布会和表演等方式来完成对此课文的学习。
其次,我们在老师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既然本文是讲“新型”玻璃,那么肯定要知道现在的玻璃是什么样的,不错,老师也确实提问了学生对现在的玻璃的认识。一来,学生所知道的玻璃的知识比较少,像无机、有机、有色、无色、厚、薄等等。对此,老师并没有深入地挖掘学生们对现在玻璃的认识,也没有介绍一下玻璃的其他方面,像玻璃与其他物体相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玻璃除了现在的用途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用途,像玻璃一般来说都有哪些特征,像玻璃的存在可能会对社会,对人产生哪些影响等等。因为文章中介绍的“新型”,只不过是在用途方面拓展了一下,而且之所以会有这些“新”的用途,与人们的需要,与玻璃跟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关,等等。如果在学习文章之前,老师对引导学生“掌握”“玻璃”的各种角度的话,那么再来学习文中的“新型”玻璃,就很容易了,也不用学生去背,去记住文章中的具体语言了。最重要的是,一方面,通过各种角度来介绍玻璃,可以让学生对玻璃这个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于很容易理解文中介绍的新型玻璃的用途,一般人也可能想得到,只是暂时没有去想做而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如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虽然老师讲说明文的课文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做为优秀教例来宣传,但是显然老师还是就“课文”而“课文”,所用的新闻发布会和表演的方式只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新型”玻璃的特点、名称和用途而已,只能让学生就“学”课文而“学”课文,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这一类说明文的思维方法,更不能让学生掌握认识一般事物的方法,虽然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会慢慢地扼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老师只是“高兴”地看着学生展现出了课文中所讲的“新型”玻璃的各方面特征,看着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玻璃,但是没有抓住机会让学生学会迁移,更没有让学生站在较高的层次上来看这篇文章,来看所谓的“新型”与现有的玻璃到底哪里不同,到底如何才称之为“新型”,等等。
如何改造课堂中的“表面繁荣”现象,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如何通过教科书让学生掌握真实的事物,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29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