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桂花雨》教学设计8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课。
【设计理念】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传达的意蕴与情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桂花雨的意思,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桂花香”与“摇花乐”。
3、尝试用朗读来表达体会到的桂花带给人们的快乐。
【预设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诗句,读一读,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花?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2、师: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琦君的照片)
介绍作者:
琦君: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女作家。1949年赴台湾,1977年定居美国。
示题:桂花。
3、你们见过桂花吗?
(桂花图片)你们见过桂花雨吗?出示课题“桂花雨”。
4、今天我们就走进琦君的童年时代,感受桂花雨给她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回忆。
二、了解大意
1、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划一划最喜欢的句子。
2、交流句子:
(随机正音,教学生字新词)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花香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花香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雨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故乡的桂花更香
3、再次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还明白了什么?
桂花送人、桂花有收获的期待(珍惜)、摇桂花是我童年的快乐、母亲思念故乡和故乡的桂花……
三、再读课文,品“香”
1、你们见过桂花树吗?
(桂花树图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读句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生答:香。
3、再读课文,找找描写桂花香的语句,我们也来细细闻一闻,品一品。
4、交流句子:
⑴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1234
5、这里的四句话,请你默默地读一读,品一品,哪一句里的桂花的最香。
(生读句子。)
6、交流、品读,重点关注:
“迷人”:
联系生活体验:甜甜的、淡淡的、丝丝缕缕的迷人花香,深深地吸了一口又一口.
“浸”:
⑴ 两个“浸”一起理解意思:
① 谁来说说“浸”的意思?
(泡在水里,被水浸入;组词:浸透、浸入。)
② 句子中的“浸”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浸字是弥漫的意思,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弥漫在这桂花的香气中。)
⑵ 两句话分开来体会:
①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教师引导想象“没有不”:
填空:一缕 一阵 一股 一路 一丝
晚上看书闻着一缕花香;妈妈洗衣服,风一吹,闻着一阵花香;推开窗户,一股花香迎面扑来;上学路上一路花香;坐车远行,衣服上还留有一丝花香……
c、师:浓郁的香气,包拢在我们周围,如缕缕清风,萦绕在每一个角落,似乎渗透到了我们的身体里,每一个细胞中。再齐读。
②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又是怎么样的?
a、理解:
“全年”──整年、四季、12个月、165天、分分秒秒。
b、分别换成:
“整年、一年四季、一年12个月、365天、分分秒秒”读句子。
(个别读为主,适当加上评价,指向花香久,无时不在。)
c、师生接读: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d、指名读读书上这一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e、继续师生接读:
不开花时,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f、交换一下,学生说前半句,教师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g、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
(齐读这一段:“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h、“好香的雨啊!”这是哪儿来的雨?
找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i、理解:
纷纷、满头满身,体会“香”浓、多。1234
j、师:真是场好大的桂花雨,我们的头上,衣领里满是桂花,一不小心,调皮的桂花钻到了我们的嘴里,甜丝丝的。我们带着满口袋的桂花,跑到哪儿,满身的香气就飘到哪儿,有趣极了。(齐读)
k、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乐、生活的香甜。
l、静静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如果是你,在满头满身的桂花雨里,会怎样喊?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m、交流读句子:
快乐、开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颜开,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
评价: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心满意足的快乐。
n、摇桂花的快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作者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请你读读这首诗:
(指名读。)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o、桂花“香飘云天外”,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请你再读一读这些赞颂桂花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
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唐·宋之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唐·张九龄)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宋·朱 熹)
从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的满山开。
西湖
(明)沈之琰
微云澹澹碧天空,从桂香生细细风。
百顷西湖一明月,此生已在广寒宫。
品桂
(清)张云敖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四、存疑,作业
1、由古诗写“西湖”谈到“杭州”时,随机介绍杭州的桂花: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农历八月,正是秋风乍起时,夜里,山风穿风而过,带来一室花气,盈盈暗香笼袖,忍不住,闭目凝神,深呼吸──香气透心穿肠而过,刹那间,只疑人入仙境……当金黄色的桂花象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时,在西湖边上的满觉垅,满山遍谷,连绵数里地下着“桂花雨”,胜似天堂美景──“满垅桂雨”,落尽西湖千般秀。(杭州满觉陇赏桂的画面)
2、听到这儿,联系课文中出现的一个小细节,你有什么疑问?1234
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下节课任务:
解决疑问,我爱桂花香、摇花乐,而母亲眼里心里的桂花又是什么?
3、作业:
背诵、摘抄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文章读一读。
1234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176.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