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板书:桂花香
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最难忘的事?(生:摇桂花)
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作者摇花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
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
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
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中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此刻小作者的心情?(乐 相机加点)板书:摇花乐
2.除了“乐”以外,哪些词语也让我们感受到此刻小作者心中的快乐?(帮着 帮着 使劲 喊相机加点)
3.是呀!她帮着爸爸铺竹席、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忙得不亦乐乎呀!
4.谁能通过朗读读出“我”此刻心中的快乐。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男女生练读。
5.那满树的桂花就在她们的摇动下纷纷扬扬落下来,这情景真像……引述(真像下雨!)闻一闻(好香的雨呀!)
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6. 瞧都落在哪儿了?
(生1:落在竹席上)那竹席上满满的桂花,远远看去象什么呢?(像铺了一地的金子;像金色的地毯)
(生2:落在头上、身上、衣服上。)满身都是,那该多么香呀!
7.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也站到桂花树下,这棵树好大呀!让我们抱住它,使劲摇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好香啊!此刻,看到满树的桂花飘落下来,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8、小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喊起来,(点出“喊”),你从这个“喊”字上体会到了什么?(“我”此刻非常开心。)谁能喊出小作者此刻心中的快乐,先练一练。指名读,齐读123
(三)母亲、父亲
过渡:沐浴着阵阵桂花雨,呼吸着甜甜的桂花香,感受快乐的又何止作者一个人呢?瞧妈妈是怎么做的? 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妈妈的?指名说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1.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实对母亲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你们看作者的母亲其实也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当看到天气变化时,她就吩咐人提前摇桂花了。同学们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被雨淋湿后香味就会差了。(是呀!只有摇下来的桂花才会完整新鲜。)
2、过渡:还有哪句话也是写母亲的?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混合在一起。
1、用小原点标出母亲取桂花时的动作。你找到的是……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为什么作者没有用“拿”“取”类似这样的动词,而用了“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撮中体会母亲对桂花的喜爱,生怕捏坏了桂花。)
2、而爸爸看到母女俩的这番表现,也大发诗兴,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点出并解释 “竞”: 争。 “解”: 明白、懂得
3、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课文自己读懂这首诗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细细香风淡淡烟”写的是什么?)
4、在梦中都见到桂花纷纷地飘落下来,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桂花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也给全家人都带来了——欢乐。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当桂花摇落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
2、用作泡茶、做成糕饼、桂花卤分送给村里人。
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读读这句话,从“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体会到了桂花的丰收。生:体会到了家乡人很和睦。
4、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回味家乡的桂花雨带给作者以及带给全家的那份快乐与幸福。(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第六自然段
家乡的桂花记录了作者童年的欢乐,长大之后爱桂花的作者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自己的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读句子,相机出示: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难道说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外地的桂花再香,从“再香”可以知道外地的桂花也是很香的。
2.那么为什么外地的桂花虽然也很香,却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不理解尝试引述: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十多位外地的同学,这其中有的从小就来到了这里,和我们一起长大,可也有的同学却是刚刚来到这里。家乡有你的好伙伴,有你熟悉的一景一物。即使你现在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可是你能告诉我逢年过节的时候,你想回老家吗?为什么?)生:母亲对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金桂最香。板书:思乡情
3、家乡的一景一物,特别是那些记载着欢乐回忆的事物,更是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母亲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过家乡的桂花。”如果作者告诉妈妈,外地的水很甜,她的妈妈会说什么呢?123
练说:他乡的水再甜,( )。
如果她告诉妈妈,她在外地生活很舒适, 她的妈妈会说?
练说:他乡的生活再舒适,( )。
4.那缤纷洒落的桂花雨,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以及那 “摇花乐”之乐早已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怎能让人忘怀?所以出示: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5.淡淡的一句话,是作者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地深深回味,这缤纷洒落的桂花雨,如甘露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童年难忘,乡情难忘,愿这场桂花雨也能永远洒落在每个同学的心间。
五、布置作业:
打开你的回忆,写写你童年里最开心的一件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9110.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