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在默读中理解内容,在朗读对话中得到启示。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课时按排: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课后的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树苗与大树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3.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
4.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人。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5.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6.师: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准字音
水浒传 起码 闲书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古文观止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2) 意思: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3) 近反义词:
近:贯通(沟通) 喜欢(喜爱) 赶紧(赶快) 起码(至少) 鼓励(鼓舞)
反:喜欢(讨厌) 困难(容易) 鼓励(打击) 滚瓜烂熟(吞吞吐吐)
2.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话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地说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默读中理解内容,在朗读对话中得到启示。
2.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话题。(板书)
二.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不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常识渊博,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三 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够学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1.揣摩人物的特点
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季老很有涵养且待人谦和,说话语气温和显得循循善诱;苗苗是一个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季老充满敬意,说话时活泼天真。)12
2.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4.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5.全班对于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采访。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四.课外延伸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调查人 被调查人
阅 读 书 目
2.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好是围绕读书方面的),采访学校的一位老师。更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一: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二: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
(苗苗) (季羡林) 话题三:请教学好外语----鼓励早学习
话题四: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yuwenjiaoan/108994.html
-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_《爱如茉莉》第二课时实录详细阅读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执教: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梦轩一、复习导入。 1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其他同学把这几个词语写在自己的默写本上。(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向母亲提出了一个问题,...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_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详细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3、 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1、实践准备、行知合一:a、课前去大自然中游览,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
-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案详细阅读
[预习提示]: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至少三遍。2. 再读课文,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囚、锁、敞、躯、棺)。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永生、地下的烈火、活棺材)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
-
假如没有灰尘阅读答案|《假如没有灰尘》详细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
-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_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详细阅读
《天火之谜》1 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2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初读课文时,学生认真的自由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任意选读一段,你会读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来读了描写科技人员攻克难关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师:老师已经猜到你为什么要读这一段话。先放一放,等会儿深入学习课文之时,看看老师猜得是否正确。我想如果你喜...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喜欢·同步练习详细阅读
知识广角一、把下面各字的拼音补充完整。m( ) y( ) ( )an l( ) ( )ui ( )e zh( ) h( )莓 殷 炫 峦 遂 澈 稚 凰 二、辨一辨,组词写好后给同桌听。莓...
- 详细阅读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_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