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简短】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2022-0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这课是在学习了因数、倍数以及奇数、偶数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本人设计主要的知识内容有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自然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的关系。这个设计的特点是:
1、《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传统教学此内容时以讲授和练习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学设计把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形式,本设计还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有关质数合数的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2、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课一开始,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把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来分类,也没有先让学生把20个连续自然数的因数写出来后,按有一个因数、两个因数和两个以上因数分类,而是在学生知道了奇数、偶数是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自己大胆猜测自然数还可以按什么方法分类。当学生自己确定可以以一个自然数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后让学生实验、观察,并剖析自然数因数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数按约因数个数少来分类。这样设计教学,较之以前不同之处是让学生主动地猜测、实验、观察、发现,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兴趣学习了,积极思维了。
3、在教学生找10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总之,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足够的空间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质数、合数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关系,明确了探究的方向,为学生主动探索构建了思维空间。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发现中领悟了研究数的方法,加深了对质数、合数的理解。
二、为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足够的空间
通过对教材的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凸现崭新的教学理念。设计让学生思考“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应怎样分类才合理”,将质数固有的特性巧妙地隐含于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中,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或拼摆、或画图、或在脑子里想象……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进行探究,并发现“一个数的因数若要把个数相同的分成一类,那么无法进行分类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探这些数的共同特点,学生自己会发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从而获得质数的本质属性,在与质数的比较中,建立合数的概念。在这种数形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以及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学生建构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自然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探究精神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培养。12
三、为学生体验数学创设足够的空间
如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单纯地采取教师权威的方式迫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显然是不行的,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相联系,这样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空洞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切感,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发展。在本节课上我利用生动的游戏,不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无处不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活动前的策划者,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疑难处的参与者和研究者,要搭建一架无形的“梯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登攀中拾级而上。
值得深思的问题:
由于外界教育信息的丰富多彩,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不少学生实际上对本课内容已经有或多或少的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有所反映,学生能不约而同的说出这样的数叫做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等等。课后对学生的个别谈话中了解到,有的是父母事先教过的,有的是自己看书学习的,尽管他们的认识有可能是一知半解,但至少有一定层次的认识,但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考虑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放手让优秀学生带动中下游学生展开学习,以体现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另外课堂教学中还表现出对知识掌握的两极分化的现象,老师又如何全面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探究和开拓。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47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