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扞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4、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教学模式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实践、主动完善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努力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教师就应该做到三个“不”,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一)     模式基本结构

本节课我按如下环节组织教学

一、 激情导入,引发思考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四、、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五、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二)模式基本流程

第一环节:   静心观察,引发思考。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第四环节: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第五环节: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三、实施与反思

通过“一上”之后,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课时划分不明显,既像第一课时又像第二课时。

2、          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太肤浅。123456

3、          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对于难点没有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就悉数讲解。

4、          句子过多的出现在课件上,没有认识到课件只是起到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应将句子回归到课文中去。 

将教学过程做如下调整:

第一环节: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反思】一上时,我从语文园地四的一张照片中导入,发现效果不够理想,于是运用了一段关于战争的视频,这样就显得更加直观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第二环节:交流已知,理清脉络

此环节中让同学们一边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边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反思】这样做,既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回顾与复习,又很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感受情感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疑问:同学们,雷利为什么要向加利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呢?他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了解吧!让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的走进课文,自主学习。

【反思】通过读文、圈画句子,来了解爸爸的为人。感受到爸爸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是一个热爱和平、敢用生命来捍卫和平的英雄。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这样,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教学方法,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么优秀的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那种对战争的愤慨、抗议之情会油然而生。

第四环节:紧扣题眼,明理激情

【反思】此环节中在理解“但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时,不仅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战争事件,而且用课件播放了有关伊拉克战争中儿童和图片,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振动。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从而使学生再一次与作者产生共鸣,从心底里发出强烈的呼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重点。

二上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引发联想

导语: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就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却还在发生着这样的一幕。(播放战争视频)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深重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1、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2、  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23456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有关战争的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到了战争的可怕,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交流已知,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一边看老师板书课题,一边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1、  回忆上节课内容。

2、  回答问题

这样做,既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回顾与复习,有很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三、深入探究,感受情感

同学们,雷利为什么要向加利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呢?他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了解吧!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翻到第70页,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介绍雷利爸爸的词语或句子勾画下来,认真的读一读,(生默读)

1)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指导品读

2)一个出色的人才。(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导:像爸爸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他完全可以找一份安全的工作,但是,他却选择了到危险的地方去,去维护和平。这说明爸爸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爱和平的人)

3) 一个深爱家人的好丈夫、好爸爸。(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指导品读,相机出示蓝盔。

导: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亲人深深地爱,也体会到爸爸对这次出行很有信心。让我们再次读出爸爸的爱,爸爸的信心好吗?

同学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体会到爸爸非常的优秀,非常的了不起。

想象说话: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怎能不让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呢,她是多么盼望父亲能早日归来啊!我们和雷利一样多么希望那一天能早一点到来。那一天,真的来了,爸爸真的凯旋归来,一家人在机场重逢,该是怎样一幅幸福的场面呢?(学生交流)

导:现在,爸爸终于回来了,我和妈妈带着最美的鲜花一起去迎接他,

(播放课件,父亲灵柩回来时的悲痛场景)

1、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刚才我们看到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123456

对于爸爸的死,雷利有着自己的评价,请同学们把他对爸爸的评价找出来读一读。同学们,雷利的爸爸是为了维护和平而牺牲的,现在,让我们也带着深深崇敬之情和雷利一起来缅怀这位光荣的和平战士吧!

 

1、  读课文1——4自然段,勾画句子。

2、  仔细品读句子。

3、  想象画面。

通过读文、圈画句子,来了解爸爸的为人。感受到爸爸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是一个热爱和平、敢用生命来捍卫和平的英雄。这样,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教学方法,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么优秀的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那种对战争的愤慨、抗议之情会油然而生。

 

四、紧扣题眼,明理激情

导: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位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一位爱孩子的好爸爸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爸爸的牺牲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5、6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运用我们已经学过

的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1、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战争的存在。

3、播放图片或资料。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忍性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灾难。(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为了让和平之花不再娇嫩,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4、师:同学们,这封信中,小作者向加利是为了想通过加利向联合国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然而仅仅靠加利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制止战争吗?仅靠联合国就能维护和平吗?仅靠维和部队就能让世界太平吗?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让全世界都能听得见我们的声音,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加入到维护和平的队伍中来吧?(全班齐读)

 

1、  自读5、6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  同桌交流体会。

3、  交流搜集的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背景。在理解“但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时,有仅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战争事件,而且用课件播放了有关伊拉克战争中儿童和图片,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使已有的生活积累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振动。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儿童造成的巨大伤害,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从而使学生再一次与作者产生共鸣,从心底里发出强烈的呼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重点。123456

 

再次反思: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到深深地感染,我能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但是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以及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执教本文时重点落实在“悟读交汇”。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读”。  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自然段。另外还有过渡:同学们,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这封信是想通过加利向联合国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然而,仅靠联合国的力量就能制止战争吗?那你们说要靠谁?那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来呼吁吧!让我们的声音传遍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加入到维护和平的行动中来吧!(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说:“我一下子扑进爸爸的怀抱,在爸爸的脸颊上亲了又亲。”有的说:“雷利看见了爸爸,一头扑进爸爸的怀抱,爸爸抚摸着雷利的头,并把蓝盔给雷利戴在头上”还有的说:“爸爸,我一定向你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维和战士。”就在学生饱含激情的赞美声中,我一下子把话题扯到爸爸牺牲,学生的感情从颠峰一下子跌入低谷,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同时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先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初步感受战争的存在。然后看课件,亲身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提问: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欣赏课件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123456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92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