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说课稿十分钟】触摸春天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             说教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用神奇的灵性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春天,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作者也从中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中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生采用默读、体会、交流、朗读、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第  2 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

 

 

 

 

 

 

 

 

 

 

12345 

 

预习

 

 

 

 

 

 

展示

 

 

 

 

 

 

 

 

 

 

 

 

 

讲解

 

 

 

 

 

 

 

 

 

 

 

 

 

 

 

 

 

 

 

 

 

 

 

 

 

 

 

 

 

 

 

 

 

 

 

 

 

练习

1、听写生字新词,同桌对改。

2、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一、出示预习目标

1、安静在触摸春天的时候创造了哪些奇迹?我能找出来读读,并能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

2、“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我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巡视指导

 

 

 

 

鼓励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大胆展示,并相机点拨赞扬。

 

一、深入课文,感受安静的内心世界

请你再读读安静创造的这些奇迹,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这是奇迹的?圈出这些词语,并简单写一下你的感受,做好旁注。

学生通过圈划、表演,理解“穿梭”等词语的意思, 找“竟然”的近义词,积累词语,联系实际,感受奇迹。并联系前文体会安静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安静的心情。

二、指导朗读(以句子三为例

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此时安静的心情怎样?(惊讶)她为什么感到惊讶?(这是她它第一次抓住蝴蝶)仅仅是惊讶吗?(惊喜;激动;高兴。。。。。。)此时的安静在体验着什么?(春天)感受着什么?(生命)同学们说得真好,你分明已经走近了安静。

你能读出她的惊讶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她的惊喜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它的激动吗?(指名读)

这段文字触动你了吗?(指名读)

    你感受到那份震撼了吗?(指名读)(教师范读)12345

    让我们一起再感受一下安静的心情吧。(齐读)

一、        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故事读到这里,你觉得安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所以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读了这句话让你想到了哪些人?

 

看到安静这么热爱生活和生命,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或两句话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好么?

 1、学生听写,互改。      

2、学生接读课文。

 

 

 

1、指名读学习目标,明确要求。

2、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但是要兼顾每个学生)

3、除了出示的疑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质疑。

 

各小队积极展示

 

 

 

1、句子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句子二:她慢慢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粘着露珠的月季花。

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句子四: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

 

 

 

 

 

 

 

 

 

 

 

 

 

 

 

 

 

 

 

 

 

 

 

 

 

 

 

学生练写

回顾连接了上节课与将要进行的新课的过渡。

 

 

 

 

 

 

 

 

 

 

 

 

这是孩子们表达的最好时机。

 

 

 

 

【通过反复研读、思考、交流讨论,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推敲句子的深刻含义,同时注重了句子理解后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不断完善、升华各自的认识。从安静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12345

 

板书

设计

17、 触摸春天

 

安静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六、说反思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作者以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所感动着。 
    课文语言优美,但由于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起点过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总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此时,我就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思考。如在理解重点句“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望”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感知文体的情况下就直接切入,学生的情感状态与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所需要的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学生的理解始终在表面而未能达到更深的层次。因此,在补写安静能张望到什么时,由于没有做好铺垫,大多数学生只想到蝴蝶一词,不能想到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能用心灵感受到的一切美的事物。在理解“此刻,安静的脸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时,学生更是一头雾水,似乎已经理解其实并未真正体会,其实这句话真正所的含义是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到了收获,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反思之后觉得本文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让学生先充分地感知文本,做好铺垫以后再过渡到情感的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触摸春天下手,让学生找出安静触摸春天创造奇迹的句子,然后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充分地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安静是多么的热爱春天,热爱小生灵,进而升华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既抓住了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又能够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寓的深刻含义。 对于作者的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让学生先联系自己知道的事例来说体会,然后我又出示了张海迪,《千手观音》残疾人舞蹈队,残疾人运动员的画面播放,让学生感受不管是谁,只要努力生活,只要认真对待生命,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道理,也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人生观以及生命的价值观。
 七、评课

李主任:这节课的预习目标设计的没有一点问题,能够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朗读的还可以,只是谈体会的时候说的不到位。另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平时在上课时加强训练,如:当一个小队读得不到位时,可以选一个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做示范朗读,或老师示范朗读。12345

黑老师:这节课的思路很明确,以课文中的主人公盲童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为线索进行教学,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以朗读为主要训练方式,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体味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走进安静,进行心灵的对话。

周老师:李老师能准确理解教材,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文本的内涵。另外,《千手观音》舞蹈、张海迪故事、残疾运动员的照片,以及课件制作,都将课后的学习逐步延展,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8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