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的残酷,做认知和情感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对战争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面对战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生:(齐读课题)
师:(在“呼声”下面标着重号)让我们再读一遍。
师:这是我们北京的中学生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课前都读了吗?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声音很小)
师:其实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得也很动情,让大家都听到怎么样?
生:(读得声音大且很投入)
师:你表现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都认真读了这封信,请告诉大家,雷利在这封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雷利在这封信中呼吁“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雷利发出了“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这是一封呼唤和平,控诉战争的信,饱含着小作者真挚的感情。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封信,标出你最受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写在书边上。
(学生自由品读,教师和学生同读书共交流。)
[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反复阅读。这里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主标画、自主探究、自主品味,充分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篇课文,感情浓烈,感人肺腑,引导学生标出和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体会,进入情境,引发情感共鸣。这里,与文本的对话,主要是倾听。]
师:我发现同学们圈点标画写,读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最受感动的是(有感情地读第三段),我感受到爸爸虽然牺牲了,但死不瞑目,他多么渴望世界永远和平!
生:让我最受感动的是第七自然段,雷利发自肺腹的呼吁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
生:我认为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呼声!
师:对!是我们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生:我读了第四段最受感动,因为雷利的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爸爸,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太让人婉惜啦!
生:第三段最让我感动,因为分别时“我”和爸爸约好了,他回来的时候送我一顶“蓝蓝”,“我”送他一束最美的鲜花,可我们接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看到的是爸爸满身鲜血,雷利当时一定悲痛欲绝。
师:你能联系一家人分别时的情景体会,真会读书。
生:我想雷利当时一定会大声哭喊着要爸爸醒来。
师:多么悲惨的场景啊!看来第三段确实让我们感动。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那悲惨的场景,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谁想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读出来?
生1:(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时眼含泪花,声音哽咽)
师:你是用心用情读的。
生2:(读到“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时声音凝重而有力度,分明是在用心呼喊。)
师:谢谢你!让我们也听到了爸爸那声声呼唤!
生3:(动情地读。全场鸦雀无声,静得空气凝固了似的,学生的神情沉痛,老师的眼睛润湿,一切都沉浸在悲痛中,只有一个令人酸楚的声音哭诉着。)1234
师:听到了吗!这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在向世人哭诉。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一起读第三段,共同表达我们的情感。
(师动情描述)分别时,爸爸深情地望着我和妈妈,他答应回来的时候一定送我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生:(生接读第三段)
[学生潜心品读课文,将文中的语境和情感与自己先前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融汇在一起,生成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感情,学生需要通过交流和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的交流和朗读,依然是与文本的对话,但主要是倾听后的言说。]
师:爸爸走了,带着对和平的渴望走了,我们悲痛!我们愤恨!让我们齐读第四段,永远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爸爸。
生:(齐读第四段,听的出学生是饱含崇敬、遗憾,而又愤恨的语气读这一段的。)
四、借助图像资料,深化情感体验
师:是谁夺去了这位优秀的爸爸?
生:(齐)是战争!
师:是谁破碎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生:(齐)是战争!
师:然而战争夺去的何止这一位爸爸,这一个家庭,请看屏幕(播放课件)。
课件一:英美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激战场面,一架架战机呼啸着从航母上起飞,于是战车滚滚,炮弹轰鸣,爆炸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
课件二:配乐图片。
第一组图片:“9•11”恐怖事件中,世贸大楼倒塌的场景。
师:(旁白)这是“9•11”恐怖事件的可怕场景,随着一声巨响3000多无辜的生命被活活的埋葬。
第二组图片:城市爆炸场景。
师:(旁白)一次次炮弹的轰鸣,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却再也唤不回自己的亲人。
第三组图片:房屋废墟及百姓伤亡情景。
师:(旁白)流血、死亡、流浪……这就是罪恶的战争!
第四组图片:祈祷和平。
师:(旁白)我们渴望,我们祈祷,回到我们原本幸福的家。
师:请再看一组数据。
课件三:最近几年战争造成的伤亡数字。
(学生有的惊异恐惶,有的泪眼汪汪,全都被这带着血腥味的场景和数字震惊了)。
[这一部分是课文内容的空白,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外教育资源引入教学。由一个人、一个家庭,联想到无数个人、无数个家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画面、文字资料、声音和教师的解说等多媒体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上,更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课件的运用,适时适度,注重实效。]
师:同学们,你们的眼睛告诉我,你们都被这些惨不忍睹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字震惊了,心里有话要说吗?
生:战争,你这吃人的恶魔,快快远离我们吧!
生:战争太可怕了,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被它夺去。
生:战争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一旦爆炸,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希望有人拆除这颗炸弹,让它永远消失。
师: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生:我想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说,睁开眼看看吧!有多少人在战争中死亡,有多少家庭在硝烟中流浪。
生:我想说,人们快快醒来吧!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师:可是罪恶的战争至今也没有消失,战争的阴云始终没有离去,而且愈演愈烈。请看屏幕。1234
课件四: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动乱地区的战争和恐怖事件的文字描述资料。
课件五:战争一触即发的实况录像。
镜头1:军人上前线与亲人分别的情景。
师:这一刻,他们生离死别。
镜头2:战机、军车、导弹布阵场景。
师:这一刻,战车滚滚,炮弹上膛。
镜头3:浩浩荡荡的军队奔赴前线。
师:这一刻,他们又奔赴战场。
[战争的威胁,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难以想象的。课件可以使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具体化。]
师:请同学们结合这些资料,读一读五、六段。
生:(轻声读五、六段)。
师:请看屏幕,“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人们虽然希望和平之神永驻人间,可实事不是这样,罪恶的战争还没有消失,还在威胁着和平。
生:我的理解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平之花还没有完全开放,还很容易被破坏。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从“娇嫩”这个词读懂的。
师:你读书真细心,能抓住“娇嫩”这个词理解。
生:老师,从刚才的资料看,如今还有许多地区在发生着战争,这说明“娇嫩”的和平之花还会随时遭到摧残。
师:是啊!“和平之花”还那么娇嫩,那么脆弱,经不起战争的威胁和摧残,因此,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责任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投影第七段):“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师生:(齐读)
五、表达情感,倾吐心声
师:雷利的这封信我们读完了,可是我们的心情并没有平静下来,我们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先想好对谁说,说什么,也可以写一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自由写)
师: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心里的话好吗?
生:战争你这个魔鬼,你本不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你带给人们的只有流血、死亡、流浪,我们要为你敲响丧钟,让你永远消失。
生:我想说,那些被战争残害的人们内心是多么悲哀,多么无奈,他们没有错,是战争让他们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幼小的孩子哭啼不止,成群的大人神情惶恐,人类的家园何时安宁,罪恶的战争何时消失?
生: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们,你们看到战争留下的一座座废墟了吗?看到横尸街头,血流成河的惨状了吗?难道你们就听不到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吗?你们也是有家园,有老人和孩子啊!请放下屠刀吧!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
生:我想对小布什说,小布什,你为什么这么霸道?为什么要到处发动战争?你们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死的人还少吗?你为什么不汲取教训呢?
师:问得好。
生:罪恶的战争,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们会把你彻底铲除,让“和平之花”在世界上深深地扎根,在人间开花结果,让人们都过上永远安宁、永远幸福的生活。
师:这一天一定会来到!
[将阅读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表达是情感体验的自然体现,表达的过程,又是进行阅读反思的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这些发人深醒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1234
师生:(齐读)
师:(用力加“!”)再读一遍。
师生:(呼喊着再读,再加一个“!”)。
师:我们相信,有我们这些热爱和平的人,不久的将来,世界一定会太平,“和平之花”一定会永远灿烂!
六、布置作业
师:建议同学们,下课后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摘抄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一篇小文章。
[总评]
1.创造性地理解、使用和处理教材,取舍和丰富教材。既尊重课文的整体,又避免了面面俱到;既突出重点段落,又保持了理解的完整性。第一和第七自然段做淡化处理,而课文内容没有涉及的内容,即内容的空白,却利用了多媒体课件适当地加以补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交流有关战争的资料,也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体验。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使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实际,教师遵循学生情感积蕴的线路指导阅读,同时,通过默读、朗读、多媒体等手段,诱发情感共鸣。
3.三个维度的发展目标统一。通过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领悟到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学会阅读。同时,一种强烈的正义感、一种对战争的愤慨之情和保卫和平的责任感,也会伴随着情感的体验过程油然而生。
4.重视朗读。朗读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注意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朗读,激发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5.体现书面表达与阅读的整合。课堂上,在充分理解课文和深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心声诉诸笔端,既是阅读反思,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事半功倍,一举两得。课后,建议学生摘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成一篇小文章,更体现了阅读、反思、积累和习作的自然衔接。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8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