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反思】《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想象等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借助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当堂练笔,提高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体会“我和同伴”看到“眼前的一幕”所引发出来的蕴意;
   3、对文本空白处——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的想象,内化语言,感受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
学生:课前搜集太平洋绿龟的图片或生活习性等资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析体会——积累写话——课外深化
使用教材的构想: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入三个场景,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3、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预设: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设计意图:独立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检测学生能否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质疑归纳
(1)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全班提出。
(2)全班质疑归纳。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能小结一下吗?
当堂测试
一、听写。
旅游  筑巢  幼龟 侦察企图 蠢事   补救 悲叹  争先恐后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1234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让我们和作者与七个同伴再次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别忘我们的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回忆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环节。】
2、引导看板书质疑。文中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难道救龟有错?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 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我们一起看救龟。
什么情况才需要救?(预设:紧急、危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情况的危险?
2、抓重点字词,理解品悟。
(1)理解品悟“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强调了“突然”这个词,说说你的理由!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2)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3)“啄”“拉”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小组表演。
(2)上台表演。
(3)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小心、谨慎呢?(指答)
小结:是的,幼龟对回到大海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是如此地强烈!
4、设身处地,进入情境。
(1)你就站在旁边,看到眼前一幕,你想说什么?
(2)向导又是什么表现?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为什么又抱起小龟,放入大海呢?(预设:可以有多种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很好地理解文本。旨在达成第4个目标。】
(二)进入情境,理解害龟
1、有了我们的帮助,那只幼龟顺利地到了大海。 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自由读5—8段,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 交流。
(1)抓住“鱼贯而出”“ 结伴而出”“ 结队而出”等词体会害龟。
课件出示: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①谈“鱼贯而出”。课文中还有两处地方也写到了很多幼龟从巢中爬出来,你找到哪些词句了?(适机点击:结伴而出、结队而出)齐读三个句子。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三个句子都在写很多只幼龟从巢中爬出来,那么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交流)是啊,越来越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出来,它们是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大海去啊!指导读好句子。1234
②“数十只”。 “数十只”是多少只?(几十只)。那么在这件事情中,仅仅是数十只幼龟成为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从食肉鸟的表现体会海龟。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现在,就请大家深入地、反复地研读这些句子,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可以在句子中做做记号,写写批注。(预设:无遮无拦、饱餐一顿——幼龟们完全暴露在沙滩上,十分危险,让食肉鸟吃了个痛快。)有感情地读句子。
(3)从救龟的场面体会害龟。
教学中,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摘”、“抓”、 “放”、“奔”、“奔跑”等一系列动词的作用。
(4)引导想象:现在,你们就是向导抱起的那只小幼龟,你想对“我和同伴”说什么?对向导说什么?(预设:游人的愚不可及:我本来没有什么危险,你还在紧张、焦急、甚至呼喊,你们是多么的愚蠢,不知其道而违背,还有情可原,但你们更不应该做得是知其道而违之。所以说你们是愚不可及的蠢。〕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的难点,及时换位思考想象是对人物的解剖,有利于上升主题。检测第2个目标的达成。】
3、面对此情此景,[出示句子:“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体会:“悲叹”、“愧疚、悔恨”之情。
好,下面让我们也学着向导一起发出悲叹:引读——“悲叹”句子。
【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
4、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此刻,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你们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交流)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 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领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这个环节进一步落实第4个目标。】
三、回归“道”,提升文本理解。
是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心,却干了这么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心,让那些原本满怀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满怀着对大海无限向往的幼龟,那些刚出生后不久的小生命,竟然惨遭毒手,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这就是我们违背了[点课题:自然之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同学们,自然万物,都有着它自己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板:遵循 )才能使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会造成我们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这也正是这篇课文所传递给我们惨痛的教训。(可以让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1234
1、描写食肉鸟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
2、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设计意图: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
          遵循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达标检测设计:
刚才的词语盘点,写话练习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达标检测。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6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