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说课稿_《尊严》说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知识结构。
 此文属于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语言学习的主要凭借。这篇精读课文讲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文章表达了人要自食其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描写以及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是本文表达上的特点。对年轻人的行为描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杰克逊对女儿说的那句话是理解的难点。此文在整个教材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的文章。
 2.教材地位、作用:
 选编此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维护做人的尊严的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二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学习用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思想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15个。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领悟课文的记叙顺序。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2)学习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体会身处困难仍坚守做人尊严的行为并受到感染。
  三、说学生:
 我教的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我是此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比较了解,便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学生学习。此班的学生能用老师以前所规定的横线和圆圈画出课文所示的生字和词;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求助于同学和学习工具资料或老师,询问或者查寻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自制力比较差,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须老师进行提醒和指导;因此老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好“导”的作用。班里有个学生叫吴朋,此生上课爱抢话说,而且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定势作用,一生先回答,其他学生的思维就跟着走了。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这种“跟着走”的现象。另外,要做好吕文涛、李朋城等学困生的指导工作,做好读书习惯的指导,指导做好语文基础训练的相应练习题。此外,班里有部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训练,能够判断出文章的记叙顺序,能够通过读课文,初步简单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学生初步学会选用文章里的优美词句,进行摘录、积累并能初步运用于作文之中,但有待于继续进行引导训练。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依赖教材阅读,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课本教材阅读上,结果走入误区。新概念阅读教学的理念是阅读资源和阅读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长点,使教材成为信息吐纳的加工厂,使学生真正利用教材,而不是单纯学教材。因此,这节课,我还打算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耐人寻味的实验》一文,因为此文和《尊严》揭示一样的主题。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做人应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这节课,我没有制作繁多的教具与课件,我见过许多的公开课,其电教手段也就是公开课的作秀手段,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本不用,普通教师无法模仿,只能望而兴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每节课每篇课文都制作一些课件和繁多的教具,123
 教师也就利用学生手中和老师手中的学习资料、工具书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现实,使公开课的教学日常化,具有可模仿性。课标中提倡每位教师以自己的模式和方式教学,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自己的“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导学方法和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学生手中的《一点通》《语文基础训练》等资料、工具书,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知识及做人的道理的能力,来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指导学生也用“拿来主义”,用教材的语言、写作方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想说的话,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说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录音示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跟默读。(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横线和圈划出生字所在词。
 4.学生老师共同指读2遍生字词。
 (二)学导结合,学习课文。
 一)读文质疑
 1.学生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请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或者通过再读课文弄懂所不明白的问题。(质疑,我认为是教学的必要环节。质疑这一环节,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背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这一环节就会暴露出来。此时,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导”的工作。比如:让学生多读课文的句子、查一查学习资料、工具书等,我认为查资料是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的最好的捷径,不用每个问题都须经过学生的思考,有了答案,何不采用拿来主义。因此,教学中,我随时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二)诵文赏文
 ·.解决课后问题1。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应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读才能在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班里有部分学生比如姜涛等同学朗读的能力很差,教学中要随时注意这一部分同学的朗读指导。)
 本文有感情的朗读重在于年轻人与杰克逊的三次对话,第一次是年轻人向杰克逊提出的问题,他是在面对镇长送上来的食物时说的。他的话很明白,吃饭必须做活儿,而且仰起头说。语言和动作神态都表明他的态度坚定。朗读时应不紧不慢、不高不低,但语气要干脆明朗。杰克逊的回答更为干脆明确,完全是善良人的热心馈赠,而无想回报之意。
 第二次,年轻人的话表明他的态度明朗、坚定,但是在语言上有些低沉。因为没活儿做,就不能取用食物,尽管饥肠辘辘。朗读时,三个“不”和“得”字要加重语气。“我想起来了……”杰克逊的回答要读得轻松自然、亲切。显示他的机智灵活,表现希望面前这个饥饿的年轻人早点儿把饭吃下去的善良愿望。
 第三次,年轻人的话显得尤为坚定。朗读时,整个语调要高昂,语气坚定有力,节奏也快。杰克逊此时非常赞赏和佩服年轻人的志气,机智的让年轻人为自己捶背并夸奖他干得好。读杰克逊的话,语气要恳切真诚,不能有半点调侃味。
 2.第二个问号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先自己经过读书思考,再查资料归纳。(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归纳能力及参考别人文献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设计激发学生自发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来获得问题答案信息的能力,从而留珍贵的课堂时间利用教材去生成教材所没有的知识信息)。123
 三)学习反馈
 1.学生读课文利用教材和学习资料,进行学习课后第2题,此题也是《语文基础训练》第六题的第四小题。学生先任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指导学生参考工具书《一点通》来练习此题。
 2.学生再读课文,利用教材和学习资料自学课后第三题,此题也是《语文基础训练》第六题的1、2、3小题,让学生读书,在书中找答案并练习。交流时指导学生参考工具书《一点通》。
 (这一程序是利用学生手中材料深入理解课文的又一环节。)
 (三)积累运用:
 1.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习作的范文,文章里的词句都是值得学生积累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我觉得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作文上,学生学了课文后能把文章里的好词好句变为己有,并应用于习作,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因此我设计以下环节:
 1)同学们,你觉得这篇课文里的哪些词句或写作方法你可以拿来自己用?
 2)学生在课文找自己能用得上的喜欢的词句或方法并进行举例运用。比如:“狼吞虎咽一词,是在饥饿时用的,在写关于饥饿的人或物时,可用上这个词。再比如用语言、神态、动作描述的方法来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写作文时可以多加一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再比如用上本课描写年轻人的“目光顿时黑暗”此句来展示年轻人的语言低沉,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用“目光灰暗”来描写一个人的低落情绪。
 2..新概念语文教学解开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学要凭借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超越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生成的信息知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一篇课文,带动学生学两篇甚至更多的文章知道更多的知识。《语文基础训练》此课设了与此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耐人寻味的实验》,这篇文章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但有些不一样,此文不仅揭示了“在危险时刻,应把安全留给别人”的主题思想,更重要的是三个中国小朋友成功的做了实验,维护了中国人民做人最珍贵的、应有的尊严。因此,课堂中我设计以下环节:
 让学生用读《尊严》的方法来自学《耐人寻味的实验》这一文章,来使学生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做人应有的“尊严”。
 (四).延伸:
 启发学生说出一些关于维护尊严和丢掉尊严的人或事来。从而充分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这是引导学生最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6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