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反思_《自然之道》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故事导入
1.师讲故事《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生1:鹿会大量繁殖。
生2:鹿会饿死。   
    师:(接着讲故事)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鹿的大量繁殖,食物链被破坏,鹿也难以生存。
生2:狼也是森林的保护者。
生3:人不能破坏大自然。
师: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3课——自然之道。
2.师板书课题。
过渡:同学们要用一双慧眼先把这个故事找出来。 请看活动一——
二、明白一个道理
【一】活动一:身临其境看故事——勾画
1.课件出示:
活动一:身临其境看故事——勾画
默读3—8自然段,把描写幼龟和食肉鸟的语句用横线画下来。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
例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2.(师提出学习要求)生读书勾画。
3.汇报交流。
①(几名学生汇报文中3——8自然段的符合要求的语句。)
②课件出示: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向导捧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③师:同学们很快就把这个故事从课文中提炼了出来,很好。
4.朗读故事,加深理解。
① 师:请同学们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读一遍。123456
(生齐读)
② 师:用你擅长的方式,再读故事,边读边想像它的两个场景。可以用简洁的词 句,记下瞬间的感受。
(生自读感悟、批注。)
 过渡:相信每个同学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有独特的体验,下面就给你一个表达的机会。
【二】活动二:跳出情境话故事——评说
(一)场景一
1.课件出示:
跳出情境话故事——评说
这个故事描写了两个场景,请你再阅读每个场景,按要求进行评说。
场景一: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用一个词评说幼龟、肉食鸟、我和同伴、向导或此场景,并说明用这个词语的理由。
例如:暖意融融(评说场景)
             在一只幼龟将被嘲鹰叼走的紧急时刻,人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小生命得救了!多么温馨的画面呀!
2.(明确学习要求)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师生对话
师:按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读书感受吧——
生1:有惊无险(评价幼龟)
在幼龟即将成为嘲鹰口中之食的时候,却被向导救走了。
生2:谨慎聪明(评价幼龟)
因为他们派出了一只侦察兵,用来保护龟群。
生3:弱肉强食(评价场面)嘲鹰啄食幼龟,而幼龟毫无反抗之力
生4:救死扶伤(评价”我”和同伴)
因为在幼龟就要成为将要成为嘲鹰的口中之食使,我们即使伸出了援助之手
生5:垂头丧气(评价嘲鹰)
因为在它将要叼到幼龟时,却被人们救走了
生6:博学多才(评价向导)
因为我从极不情愿着个词知道,向导能预料到救了着只幼龟的后果。
      师: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很好。接着评说第二个场景——

(二)场景二
1.课件出示:
场景二:向导捧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用一个词语评说幼龟、肉食鸟、我和同伴、向导、此场景或者这个故事,并说明用这个词语的理由。
例如:(1)命运悲惨(评价遇难幼龟)
             “侦察兵”已安全抵达大海,按惯例群龟也会一帆风顺,谁料想这是人为的假信息,真是死的冤枉呀!
           (2)愚不可及(评价我和同伴)
              自以为自己是强势群体,可以保护弱小,而随意改变幼龟的命运,却不知违反了自然法则,会使幼龟受到更大伤害。
2. (明确学习要求)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师生对话
生1:好心办坏事(评说我们)
因为我们本想救幼龟,却没有料到,因为发出错误的信息,造成更多的海龟遇难。
生2:满心欢喜(评价肉食鸟)123456
因为这只肉食鸟丢失了一只海龟,却吃到更多的海龟,填饱了肚子。
生3:愚不可及(评价肉食鸟)
因为如果这只肉食鸟放过第一只幼龟的话,就会有无数的幼龟涌上沙滩,这样肉食鸟就能吃到更多的幼龟
师:其他同学想根据这位同学的发言说点什么。
生4:这只肉食鸟不知道这只幼龟是侦察兵,
生5:这只肉食鸟很饿,看见幼龟就急不可待的冲上去。
生6:肉食鸟叼这只幼龟是本能的反应
生7:如果肉食鸟有这样的智慧,海龟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了,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生8:如果肉食鸟有这样的智慧就会破坏食物链
师:刚才着位同学的发言一时激起千层浪,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现在请你们继续站在自己选择的角度自由评说。
生9:后悔莫及(评价向导)
我从文中“向导赶紧摘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这句话知道向导很后悔,想补救自己的过失。
生10:吉星高照(评价肉食鸟)
因为肉食鸟虽然失去了一只幼龟,却得到了成千上万的幼龟。
生11:血流成河(评价场面)
数十只幼龟成了肉食鸟的口中之食,血淋淋的场面很是悲惨
生12:悔恨至极(评价“我们”)
因为是我们的过失造成了幼龟的悲惨命运。
师:.同学们用了很多词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听了感觉受益匪浅,在课前老师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想到了一些词,一起来看看,希望对你们也有所启发。
(三)课件出示(师总结的评说词):生齐读,感悟。
过渡:两个场景,对比鲜明,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不单是作者,每一位见了此景,读了此文的人,都会心潮涌动。
【三】活动三:换种心境思道理——表达
1.课件出示:
活动三:换种心境思道理——表达
请把自己的感受以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二选一):
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不由得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则新闻、一本书、一种现象等)
自然之道,神秘莫测,我深深的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师举例)课件出示:
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的感到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不由得想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生思考交流
生1: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的感受到:如果我们随意地破坏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生物,将会改变自然界的规律,给人类带来灾难。
生2: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的感到: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我们人类不应该干涉,看似保护的行为,可能会适得其反。
生3: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的感到:人往往会因为错误的善心,错误的思想而蒙蔽双眼。
生4: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不由的想到《拔苗助长》的故事。
生5: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的感到:凡事都有两面性。
师:能具体说一下两面性吗?
生5:人们本来想救了幼龟,谁料救助行为导致的结果是让更多的幼龟丧命。
师:这位同学刚才提到两面性,谁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生7:人类干涉自然的行为的结果,可能有对它们有利的一面,也可能有对它们有害的一面。123456
师:是呀,因此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先权衡利弊,再谨慎的采取行动。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乱指挥。
生8: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的感到: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看似善举的行为,可能是最残酷的伤害。
过渡: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自然之道”的思想。
4.课件出示
学习链接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著有《道德经》。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
    老子的自然之道,最重要的灵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对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对自然的潜能信任。追随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会习俗、传统规范等条条框框的障碍,让自然的潜能发挥出来。
①师:(指名读学习链接的内容)
②师边说(也就是说,老子提倡:人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则:要信任自然,相信自然的潜能。)边板书(尊重自然  遵循自然法则)
过渡:通过刚才的三个学习活动,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法。本文在表达上很有艺术性。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探讨——
三、体会两种方法
【一】铺垫的艺术
1.课件出示:
活动四:回过头来学方法——赏析
(一)制作名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2.师:快速浏览课文,将名片补充完整。
生完成,汇报如下:
据第一、二自然段内容制作
3. 师:请同学们根据此名片的内容,谈谈第二自然段的必要性。
生:第二自然段起到铺垫的作用,对后文很重要。
   【二】结尾的艺术
1.课件出示:
活动四:回过头来学方法——赏析
(二)对比赏析
本文结尾: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原文结尾:大家垂头丧气地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沉默了,这肃静包含着一种沉思。
你觉得哪个好?说出理由。
2.(生齐读两个结尾)
3.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1:我认为本文结尾比较好,因为它可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生2:我也认为本文结尾比较好,因为它能适用于同一类文章。
生3:我喜欢原文的结尾。因为它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让人有想象的空间。
生4:我认为这两个结尾各有千秋:本文的结尾让人一读就能明白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原文的结尾中有一些很重要的词,如沉默、肃静、沉思,让人读后,感同身受!促使人们去思考。
     师:是呀,两种结尾,各有千秋,本文结尾为人们敲响了警钟,突出了文章中心,点名了文章主旨;原文结尾则与文章浑然一体,引人深思,很有味道。同学们在习作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结尾艺术。
四、小结
课件出示:
活动小结
勾画
评说                    明白一个道理
表达
赏析                    体会两种方法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三个活动(勾画、评说、表达)锻炼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理解了“自然之道”,又通过一个活动(赏析)体会了两种“作文之道”,希望同学们能“解道”在课上,“循道”在课下。123456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东 升 三 小    翟涛 红
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回想自己从备课到上课的过程,觉得受益匪浅。在细读文本、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力图践行“生本”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自然之道》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堂课的教学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认为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可取之处。  
【一】活动设计扎实有效
 在尽自己最大能力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自己所了解到的“点”重新组合,设计为两大块:
   一、“明白一个道理”(设计了三个层层深入的活动:“身临其境看故事——勾画”;“跳出情境话故事——评说”;“换种心境思道理——表达”。)
在课堂上,“评说”活动(用一个词语评说幼龟、肉食鸟、我和同伴、向导、此场景或者这个故事,并说明用这个词语的理由。)精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们大胆发言,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引发学生阅读、思考、探究、表达。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表达” 活动{请把自己的感受以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①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不由得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则新闻、一本书、一种现象等)②自然之道,神秘莫测,我深深的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式看似局限,实则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能有效地拓展、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二、“体会两种方法”(设计了一个活动:“回过头来学方法——赏析”)
在课堂上,“赏析” 活动(①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太平洋幼龟的名片,进而谈谈第二自然段的必要性②对比本文结尾和原文结尾,你觉得哪个好?说出理由)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思考、比较、争论,去体会、领悟 “铺垫的艺术”和“结尾的艺术”,印象深刻,为其日后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活动充分有效
注重“生本“课堂,我把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提出来后,把课堂的时间充分留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保障,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碰撞。课堂上不乏生成性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收益大。
当然,一节课上下来,也感觉有很多的遗憾:
1、课堂机智不够。(如:①学生发言声音小,没有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②没能很好的兼顾学生的充分发言与自己的教学预设的进行,以至于漏掉了一个很好的拓展内容——学习链接“老子的自然之道”,并导致板书不完整。③听出了学生朗读中的一个错误,竟神使鬼差的没有纠正。)这些低级的错误,时刻为我敲响警钟。123456
2、学生的朗读不充分(对此仍有困惑)。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想,有收获、有遗憾,才有不断地提高。经过这堂课的锤炼,我在的教学之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62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