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优秀_“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大家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师板书:“陈大伟”)
生(小声):陈大伟
师:对。就是陈大伟,陈老师。知道上什么课文吗?
生:桂林山水。
师(板书:“桂林山水”):对,上“桂林山水”,大家已经学过这篇文章了,想不想知道陈老师将怎么上?
生:想。
师:陈老师想用检查的方式来上。首先我要检查同学们书读得怎么样,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情,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齐读)
师(打断):自己读自己理解,不要齐读。
(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刚才陈老师看同学们读书都很不错。现在陈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和一些词语掌握得怎么样。是不是会写了,记住了?现在请大家合上书,拿出练习本来听写。准备:“漓江”“峰峦雄伟”“波澜壮阔”“无暇的翡翠”“屏障”“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生写,师巡视)
师:写完了,请大家翻开书对照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写对了几个。
(生检查)
师:对于没有写正确的词语,大家下来要写一写。在这当中,既有生字,也有一些优美的词语,大家会写了,能不能解释呢?
生:能。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无暇的翡翠?“无暇”是什么意思?“翡翠”是什么?
生1:“无暇”的“瑕”原指玉上的斑点,“无暇”就是没有斑点,没有缺点的意思。翡翠就是一种玉石。加在一起就是没有斑点的玉石。
师:哦。翡翠这种玉石是什么颜色呢?
生:绿色。
师:对,“无暇的翡翠”本意是没有瑕疵的绿色宝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谁来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有些同学可能觉得用语言不好来解释,你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想象一种画面。
生2:一只小木舟,行驶在碧绿的水中,仿佛人在一幅美丽的画卷当中游览。
师:说得好,请坐下。舟行驶在碧绿的水面上,两边是如画的山水,人在当中游览。我们检查了字词。现在,陈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看到课文的第一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生:“甲”是“天下第一”。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是谁说的?
(生有的说“作者”,有的说“人们”)
师:在这里是谁说?
生:“人们说”。
师(板书“人们:”):是人们说。这里面,你们有问题吗?因为今天我们是检查,我想听一听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你们没有问题,那陈老师就有问题了:这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人们的意思,还是作者的意思?
生:人们。
师:这里,陈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作者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没有?他同意不同意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他相不相信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师板书:作者:?)
部分学生(犹豫):没有。
师:哦,(走到一位学生身边),看来你有不同意见?
生3:在这里,作者是相信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但是作者没有直接的表明,他同意人们的看法,而且是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方法来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
师:哦。你认为作者是相信“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没有明说,但隐含着这个意思。很好。
生4:我也认为,作者是相信“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因为在第二、第三自然段里面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描写山、描写水暗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
师:你注意到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暗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请你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想说什么?
其他同学请把他读的段落找到,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到底说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生4:“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我们来琢磨一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来品位一下。
(师朗读:“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在这里,你们体会到,作者是不是想说漓江的水比大海和西湖的水更好?作者有没有这样的意思?
生:有。
师:就是说,漓江的水超过了西湖和大海的水?
生(犹豫):是。
师:有的同学在犹豫了。大家再看一看书,这里是不是说漓江的水超过了西湖和大海的水,漓江的水天下第一?
生(看书后):不是
师:到底是还是不是啊?你说说看。
生5:我觉得,作者并不是说大海和西湖的水比不上漓江的水,我觉得作者的意思就是说他看见过大海,也赏玩过西湖,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意思是漓江的水很特别,它的水不同于大海和西湖的水。
师:这位同学的意思是: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特别”的水。也就是说,漓江的水有不同于大海和西湖的水的特点?漓江的水、大海的水和西湖的水是各有……
生:各有千秋。
师:对,各有千秋。是不是天下第一?
生:不是。
师:是什么?
生6:有特点。
(师擦“?”板书:“有特点”)
师:作者认为桂林山水有特点,特点是什么呢?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呢?
生:三个。
师:那三个方面?
生7:静,清,绿
师:对,这也是三个。这是说的什么的特点?
生7:水
(师板书“水”)
师:除了水,后面还有什么?
生(众):还有山
(师板书“山”)
师(到生7面前):你刚才抓住了第二自然段,分析了写水的三个特点。我们以后分析文章,首先要注意从整个一篇文章来找。
师:后面还有什么?
生8:我来我来。
师:好,你来!最后一段说什么?
生8:最后一段说的是总结山和水
师:对,是总写山和水,写了山水结合的特点。
(师板书“山水结合”)
师:好,现在,大家说一说水的特点是什么?
生:静,清,绿
师:大家都知道了: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师:明明就是这漓江的水,为什么他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写,使我们读着感到特别舒服?想一想,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感受了水?写了水?
(生迟疑)
师:好,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从那些方面写了水?
(生犹豫):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从哪个方面写的?
生:静。
师:对,写的是“静”。从哪一个方面写,我们可以再看一看后面紧跟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静得怎么样呀?
生:“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感觉不到”,写的是什么?
生9:这是从感觉的方面写漓江的水。
师(板书“感觉”):大家再用这种方法看一看,写“清”是从那一方面写?12345
生10:“看见”。从视觉写
师(板书“视觉”):后面说:“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11:好像。
师:用了什么方法?
生11:比喻的方法。
师(板书“比喻”):作者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山的特点是什么?
生:奇,秀,险。
师(板书“奇,秀,险”):大家读一读:桂林的山真奇啊——。
(生读)
师:“奇”写的什么?
生12:形状。
师:“秀”写的什么?
生13:颜色。
师:“险”写的什么?
(生迟疑):
师:“险”是带给人的感受。所以,陈老师认为,是从感受方面写的。
看看最后一段,山水结合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又是怎么总结的?
生1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山”是什么样的山?
生:奇,秀,险
师:“这样的水”又是什么样的水?
生:静,清,绿
师:这样的水又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结合,加上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现在我们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发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游桂林山水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些特点。
大家想一下,在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时候,作者发现了桂林山水的这些特点,发现了他们的特别之处,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15:激动
师:激动!然后又会怎么样?看到它美,看到它好,你会怎么样?
生16:赞美。
师:对,赞美,歌唱。看一看,感受一下,作者会怎么赞赏?我们来读一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想一想“真”字和“啊”字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又该怎么读出这样的心情?
生17:激动。
师:还有吗?
生18:兴奋。
师:还有没有?
生19:自豪。
师:为什么自豪?
生19:因为他发现了。
师:发现了什么?
生19: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
师:对,这是他自己发现的东西,是他发现了自己的美。大家试一下,我们去掉“真”和“啊”:“漓江的水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大家读一读:
生(语气平淡地读):“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现在加上“真”和“啊”,再读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激动、欣喜和赞美。
生(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这里有一种欣喜,一种赞美。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你们在游览中发现了美,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想把它表达出来,再读一读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生(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好,读得真好。读这些文章该怎么读啊?首先要“入境”,头脑中要有这些美境,多美呀!第二要入情,作者在这里游览着,发现着美,他抑制不住地想表达美,歌唱美。
现在我要请一位同学来入境入情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体会作者的心情,随着作者的指点和描述去观察美,发现美。注意,“入境”时头脑当中要有一些画面,“入情”,心中要体会作者的心情。
(生20读全文)
师:好,谢谢你。大家有没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和激动、欣喜的感觉?如果我们有,就要感谢作者,感谢这位同学。12345
(师生共同鼓掌)
师:刚才在大家闭眼想象的时候。这一位同学(走到那位同学面前)在认真观察课本前面的桂林山水图。她在看着图,听着同学的声音,在作者的带领下在江上荡漾。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现在,作者说桂林山水有这样的特点。你呢?你怎么看?(师板书“你:?”)哪些同学到过桂林?
(同学中没有举手的)
现在没有去过,今后可能会去,当你们到桂林时候,你会怎么看桂林山水?你们是不是要去发现“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否是去发现漓江水静、水清、水绿,桂林的山奇、山秀、山险?
生21:我到桂林,除了去发现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以外,我还想去观赏那里的树木,体会树木的茂密和生机。
师:好,他还有去观赏植物。注意,他去旅游除了发现作者的发现,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发现……
生:自己。
师:自己的东西。还有哪些同学想去看什么?
生22:我想去观察和发现桂林那一带的人文文化,因为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那里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我对少数民族很感兴趣,对他们的服装、人文风情感兴趣。所以,我到桂林,不仅要观赏作者写出的山、水以及山水结合的特点,也要观察这里的人文风情。
师:好!说得真好!注意,两个同学都有一个想法值得陈老师学习,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这就是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师板书:“用自己的眼睛”)
生8(插嘴):发现美。
师:对,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板书:“发现美”)。我们要向作者学习: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来了。但我来了不是来重复别人的发现,而是发现自己心中的桂林。
同学们今后游览桂林山水,既不要被“桂林山水甲天下”吓住了,也不要只是去发现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我们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心中的桂林,用自己的眼睛发现——
生:自己的美。
师:当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的美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生:激动、欣喜和赞美。
师:对,我们可能就和作者一样激动、欣喜和赞美,这就是旅游的乐趣。旅游的目的不是去印证别人的观察和思考,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下面陈老师要介绍一位诗人对桂林山水的歌唱,这就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陈老师在这里朗诵其中的一小节: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生鼓掌):
师:大家下课以后可以找“桂林山水歌”读一读,琢磨一下,两位作者心中的桂林山水有没有不同。大家会发现,两位作者就分别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刚才我们说用自己的眼睛看,在这里,我们还要说要用自己的嘴巴说,
现在再回到文章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想一想,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生14:我觉得是总结了文章。
师:是总结了文章吗?好,他的观点是总结了文章。还有其他看法没有?
生4:我觉得,第一段和第四段相互照应。
师:第一段和第四段相互照应,你还是同意总写的?
生4:是。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好,你有不同的想法?
生23:我认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吸引作者,写出了去的原因。12345
师:这里有两种意见,到底是原因还是总写呢?大家琢磨一下。想一想,作者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他已经去过了,还是还没有去过?
生:没有。
师:对,是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才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注意“来”观赏,才来了。想一想,是原因,还是总写。
生:是原因。
师:陈老师的看法,也是写原因。它就像我们听到某个人说,某个地方好玩,我们就去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写游记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先写原因,再写过程和感受。有那位同学最近出去旅游过,用这种方法开一个头?
生18:我是去的三亚。
师:为什么去的?
生18:我们在网上知道三亚那里很好,我们这里天气很冷,我们想去,我们就去了。
师:我们这里冬天很冷,我们在网上看到三亚很暖和,我们就到三亚去了。
生24:我去的是青海湖。我们学过一篇青海湖的文章,我的印象比较深。回去给爸爸说想去看一看,没有想到我爸爸竟然答应了,把我吓了一跳。
师:好!好!好!这个游记就很好写了,接下来就可以写怎么旅游和发现了什么了。
现在,大家知不知道人们四川一些风景名胜的评价和说法?有那些风景名胜因为听说好你就去了?对青城山,人们说——
生:青城天下幽。
师:于是,在某一个时间,你和几个朋友就去游览了。人们又说,峨眉——
生:峨眉天下秀
师:容中尔甲唱的:“神奇的九寨——”
生:人间的天堂。
师:于是,我们就去游九寨沟了。现在我们再讨论,这里的“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当于听到了一个什么?
生25:广告。
师:对,可以说是一种广告。听到一个广告,然后就去了,把这个过程写出来,写成游记,你们觉得这样写困难大吗?
生:不大。
师:对。它的基本思路就是,我听说某个地方好,我就去了,去了以后,我们发现了什么,走的时候感受是什么,这样写出来就很清楚明白。但要写精彩,重要的是什么——
生:用自己的眼睛。
师:有这样一句话: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
生:发现美的眼睛。
师:希望大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可以照着这样的方式写一写自己最近的一次旅游,当然除了景物,大家还可以把旅游的过程、旅游的心情写得生动一些。
好,我们说在这一篇文章中,“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当于一句广告,是引起游览的原因,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可是的方法呢?请大家翻到下一课《林海》,大家下来以后去读一读,研究一下,它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我还要请大家读一读“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你可以体会着作者的感情读,也可以用自己的判断和和思考读。
(生读课文)
师:陈老师想知道,你们认为这一节课陈老师最想让大家明白的是什么?
生:用自己的眼睛。
师:真好!下课!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3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