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视频|《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板书:浙江)谁能把它准确地读出来?
  生:浙(zhé)江。
  师:对吗?
  生:浙(zhè)江。
  师:(指着zhé)这是同学们的家长常犯的错误,你们该做什么?
  生:纠正他们的读音。
  师:说得真好!说标准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评:简单一句话,教育功效大。
    那么,你知道浙江的哪些城市?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吗?
  生: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
  师:你像在写诗!谁还能说?
  生:绍兴,鲁迅先生的故乡。
  生:温州,穿温州鞋,走天下路。
  师:你在做广告。温州鞋确实出名!
  生:金华,双龙洞景真神奇!
  师:你真聪明!我们今天就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看看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评:学习生字,设置悬念,扩展视野,兴趣盎然。
  师:请同学们看完后告诉大家,你随叶老先生看了哪些地方。
  (生自由轻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自己看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
  生:内洞,外洞,路上。
  师:最惊险刺激的是哪儿?
  生:孔隙。
  师:(板书:游览顺序)从老师的板书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师:你真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生开怀一笑)
  评:以趣引读,板书示意,颇具匠心。
  师:刚才,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孩子们,上车啦!路上的景色可真美,谁能把它读出来?
  生:“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师:我听出来了,这位同学今天早上没吃饱,所以没什么精神!
  (生会心地笑了,情绪更加激动,要求重读)
  师:我听出来了,这位同学招“满”字读得挺重,说明花多。我的确从中感受到花朵和叶子的精神,因为她招“无论……都”和“有精神”都读得特别突出。同学们,我们把“无论……都”去掉看是什么效果。
  生:(读后)没劲,没精神!
  师:看来这个关联词非常重要,你们想试着用一用吗?
  生:在校园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爱护花草。
  师: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生:无论雨下得再大.我都要把这个任务完成。
  师:精神可佳。不过这个句子必须改一个字,不然就得改关联词。
  (板书:雨下得_____大,我_____要把这个任务完成)
  生:我认为,应该把“再”改成“多”,因为“再”字表示程度深,一种条件是没法“论”的。
  生:我认为“再”字不改也行,可以把关联词改成“哪怕……也……”。
  师:你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把两个关联词都用上去再读一遍。
  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生读句子)
  师:继续往下读。
  生:“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师:我是听出来了,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她把“粉红色”读得很突出,我知道了沙土的颜色。
  生:她把“似乎”读得很突出,我认为作者没有见过粉红色的沙土。1234
  生:不对,作者见过了。不然为什么加“似乎”呢?
  生:对!我也认为作者见过了,但是很少见,所以作者觉得好像见过,又好像没见过。
  师:你说得太棒了,老师奖励你3分!
  生:“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
  师:我听出了许多内涵,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新绿怎么会“或浓或淡”?
  师:请谁回答?
  生:请老师回答。
  师:你还真考我?那好……(师略作思考,走出教室,摘了几片颜色深浅不同的树叶进来)你们看──现在明白了吗?
  评:充分利用资源,点燃课堂亮点。
  师:这句话与前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生: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
  师:你能找出一个词来给老师板书吗?
  生:一片明艳。
  师:这么美的景色我很想再欣赏一遍,你们想吗?
  生:想!
  师:我们就来再细细赏读一遍。
  (师生共同齐读这一段)
  师:刚才你们考我,现在我来考你们,怎么样?
  生:好!(积极性非常高)
  师:请听好──(读)“一路迎着溪流。”
  (重读“一路”)
  生:我所出路边有条小溪。
  (师重读“迎着”)
  生:我听出溪流是由上而下,我们是由下而出.双龙洞在山上。
  师:还考不倒你们,再来!
  生:谁怕谁!(生个个都摩拳擦掌)
  师:“随着山势……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生:老师把“时而”读得很突出,因此我听出老师是想告诉我们溪流在不断变化。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溪流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师: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谁能帮我解决问题?
  生:我认为这个理由很简单,书上已经告诉我们:溪流就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老师。我还知道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
  师:你真聪明!告诉大家答案在哪儿。
  生:“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师:你可以当我老师了!
  (全班一阵欢笑)
  师:我再考考大家的朗读水平。
  (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再努力一把就赶上我了!你们认为这段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时而……时而……时而……时而……”用得最好。
  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事或东西会这样不断变化?
  生:我们唱歌时会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
  生:老师,您讲课时会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昂激动,时而低沉忧伤。所以我们都爱听您的课。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不胜荣幸!
  评:不失时机,创造条件,尝试运用。  
  师:同学们,别说了,请看洞口。你有什么感觉?
  生:大、高。
  师:还没把重点词说出来。
  生:很有气势。
  师:哪个词最能说明有气势?
  生:突冗森郁。
  师:你怎么理解?
  生:形容树木高高突起,枝叶茂盛。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突兀不是指树木突起:而是指山峰高耸的样子。
  师:完全正确请你们把气势读出来!
  (指名读)
  师:的确很有气势!同学们进洞吧。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觉?1234
  (生自由读文并发表意见)
  生:非常大。我还知道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不觉得拥挤。
  生:其实就是进一步说明大。
  师:说得太棒了!你看到这句话会想到哪些课文?
  生:《参观人民大会堂》、《太阳》、《鲸》。
  评:知识迁移,复习况固。
  师:这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大?
  生:列数字的方法。
  师:叶老先生还用了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生:还用了比喻法。
  师:请你找出来,好吗?
  生:“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生:“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也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的。
  师:这么大的外洞,怎么把它读出来呢?
  (生非常自觉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评: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师:走进去后,往地上看,你看到什么了?
  生:泉水。
  师:这泉可真甜啊!喝上一口,休息一下,我给你们讲处故事如何?
  生:太好啦!(非常高兴)
  师:这件事发生在老师上中学时的一节体育课—上。那会儿,我正练习起跑。突然,体育老师大叫:“黄木生,你把 diàn部拾高点!”生哄堂大笑,我半天听不懂什么叫“ diàn”部。你说我为什么听不懂?
  生:(边笑边说)因为他把“臀”字读半边了。这可真是个“半边先生”!
  师:(板书:臀)你们可不敢再当“半边先生”了还有哪些生字要老师讲的?
  评:自我调侃,笑中识字。
  生:wan yan。
  (师板书:蜿蜓)
  生:老师你写错了!
  师:我哪儿写错了?
  生:你把“蜿蜒”写成“蜿蜓”了!
  师:(装作仔细看的样子)唉,我真粗心,果真写错了!)(用红笔把“壬”改成“正”)你们可不能学我这样的不良习惯!
  评:“错误”激趣,集中“注意”。
    还有要老师讲的字吗?
  生:不需要了,不需要了!
  评:抓住重点,组织“强攻”。相信学生,强化自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儿吧!今天有叶老先生当导游,如果没有导游怎么办呢:
  生:买张地图就行了!
  生:买地图太浪费,我认为我们可以画张示意图。不然我们不是白学啦!
  师:对啊!我们有这个能力干吗不发挥出来?你们行吗?
  生:行!
  师:那就开始吧!画不出来时可以仔细看看课文,也可以互相讨论。
  (生研读课文并画图,师巡视指导,请画完的学生板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集体修正)
  评:引导学生画示意图真明智,既承上又启下。布置作业看眼新,重视发展能力。

【总评】
  第一课时是许多老师不敢涉足的“禁地”,他们总以为第一课时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黄老师无疑给我们作了一次成功的示范。纵观全课,有三点值得借鉴,值得学习:
  第一、体现第一课时的特点:
  我们不反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时划分,但是,如果第一课时没有字词的学习、积累,没有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没有对文章背景的初步了解,且不说它不像第一课时.至少它不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探讨第一课时的教法是我们比赛的目的,黄老师是做得最为出色的一个。1234
  第二、体现课标的两大主题:
  实践与探究。在课堂结构上,黄老师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从宏观上把握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使课堂教学建立在语文实践的坚实基功上,完全跳出了烦琐分析的泥潭。
  第三、体现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身边事物为教学服务,对“或浓或淡的新绿”的解释,对“臀”字的讲解,都体现教师开发资源的匠心。
  其次,教师能积极地开发学生中蕴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智慧成为课堂教学的灿烂之花。
  再加上教师幽默的语言和机智的引导,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当然,如果教师能更多地、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教学媒体,课堂会更精彩。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93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