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远方亲人聊天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再度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去感受科技的精彩(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听课文朗读,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 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总结
  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123
  五、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        发明 发现
        人类生活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中,我牢牢抓住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那时候,没有,没有        ,也没有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在农耕社会还没有什么);20世纪,         ,         ,         (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感受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同时,使学生在搜集、运用资料,模仿语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的各项训练。
   通过这样的预设与实施,感觉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这应该是把文本与生活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吧!
兴趣——有效教学的基石
    何为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 “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认为先决条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123
    这些,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6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