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通过搜集的资料,了解了周恩来。哪位同学能起来说一下,周恩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爱读书的人、爱国、爱民的人,勤奋工作、日理万机的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领导者,组织者)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远大志向,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能再大声、铿锵有力地读一遍吗?
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哪位同学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告诉大家?指生说。(板书:中华不振)
2、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伯父)他是怎样说的?(语气:无奈、没办法)那时的中国真的是“中华不振”吗?同学们不妨看一下老师搜集的有关旧中国百姓的生活现状:(出示图片:)
3、看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指生说:人民生活贫困,对帝国主义列强很气愤,我要好好读书,建设强大的祖国……)
4、当这些中国百姓在饥饿、贫困、受人欺压之中艰难度日时,有一处地方却热闹非凡,它是哪里?(租界:就是把自己国家的领土的一部分租借给别的国家,从而失去了对这部分领土的的使用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多处租借地,他们欺压百姓,为所欲为。)
5、文中提到的租界地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哪位同学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指生读)
6、与旧中国百姓悲惨的生活相比较,这里的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中华不振)
7、而真正让周恩来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段落,细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指生读)
8、文中妇女衣衫褴褛(破旧、破烂),她此时的神情是----哭诉着。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一词是----得意扬扬(十分得意,神气十足),洋人为什么会得意扬扬?(因为他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9、文中还有那句能看出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这句话里,作者用了一组词语:不但不……反而。就是说应该惩处肇事的洋人,而不应该训斥中年妇女。可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围观的中国人是敢怒而不敢言。
10、同学们,此情此景,你感受到了什么?(贫穷、落后、受人欺负)正如斯大林说所的那句:落后就要挨打。
四、下面,请同学们速读相关段落,再次感受为什么会“中华不振”?
五、立志:
 1、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当老师问道: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的回答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同学们说:“……”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
3、而周恩来的回答是:(指生答,出示小黑板)
4、这,便是少年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时立下的宏伟志向。(板书:立志)
5、是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了充分的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说的一番话。
6、你是从文中的那句话看出来的?(同学们常常……。周恩来一直静静地……。)
7、从少年周恩来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感受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123
六、是啊,少年周恩来有着如此远大的理想,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工作的一生,忙碌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新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周恩来一样有远大志向的人物,我们的祖国才得以繁荣,经济才得以腾飞!
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伟大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出示图片)
七、看完这些图片,你会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怎样?(骄傲、自豪)
八、那谁能告诉我,现在的你是“为什么而读书”?(指生交流)
九、为了让你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老师要送上周恩来总理的几句读书名言:(出示小黑板:)
1、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3、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名言吗?如果喜欢的话自己读一读吧!)
十、希望这些名言能够成为你的座右铭,激励你不断地进步,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
 下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建议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课文各层次之间的过渡巧妙自然,反映了几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1.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这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了解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周恩来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准备。
  2.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课文中少年周恩来的思想感情,感受他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篇设计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这些方法包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在对比中思考、用表演再现课文情境,等等。举例如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好奇和疑惑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追问和思考。在读上修身课这一部分时,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并联系全文想想周恩来当时是怎么想的,体会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再让学生反复练习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句子,感受少年周恩来不凡的气度,体会他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确立下远大志向,他的志向非常坚定,以后不会有丝毫动摇。
  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例如,在读课文第8自然段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欺凌是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当时我车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比较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感受。例如,在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 “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123
  在对比中思考。课文在写周恩来回答魏校长问题之前,先写了几位同学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理解,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读书;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生活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就能感受到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用表演再现课文情境。文中写的同学们上修身课时的情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除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之外,还可以让一些同学自由组合,举办一次表演比赛,再现这一部分课文的内容。这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9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