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优秀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

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共三节

第二节

教学目的

1.         学习18个汉字,能正确认读其中的“凋、峡、杭、髓、旷、躯、涓”等7个汉字,会写“桂、床、丝、唯、湾、莲、济、抽、氏、袭、暂”等11个汉字。

2.         理解词语库中37个词语在本课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要求

1.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         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用具

投影仪、课件

课型

阅读课

体裁

记叙文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直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大家齐读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是哪儿和哪儿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杭州 台湾

2、(出示课件)大家看地图,杭州在(浙江省),台湾是一个

(岛),两地之间隔着台湾海峡。1999年两地之间还没有直接通船,也不准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跨越海峡的两地之间用什么怎样架起了生命桥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深入课文。深刻地体会

1、指名读课文。(回顾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板书:小钱 青年 捐 骨髓 李博士

★过渡语:课文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拯救生命的感人故事。小钱应该怎样治疗呢?自由读1、2自然段,

2、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

▲课文中怎么出现的?有一句话,赶紧找。

▲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为什么?

2)指名答。

3)指名朗读。

※小结:老师查资料得知,我国像小钱一样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人,也就需要400多万份骨髓,可是大陆骨髓库中仅有4万多份,台湾有23万份,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骨髓就需要你、我、还有那些有爱心的人来捐献。很多人害怕捐献骨髓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医学研究证明,捐骨髓是不影响人体健康的。

★过渡语:小钱是幸运的,可是骨髓移植手术并不是那么简单,手术中,碰上了什么困难?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指名答

3)课件(地震片段—教师讲解)

4)课件(手术室)会有什么在摇晃?

★过渡语:时间就是生命,余震还没有停止,手术不能正常进行,真替小钱着急啊!在这危险的时刻,出现了一幕非常感人的场面。我们继续学习4、5、6自然段,谁来读一下?最感人的是哪一段?

4、学习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

2)指名答。

3)指导朗读5自然段。

▲骨髓终于取到了,李博士又是通过怎样的过程移植到小钱身体里的呢?

4)指名答。

5)指导朗读6自然段。

重读词:突如其来 沉着 静静 涓涓 奔波 连夜

▲板书:移 救

★过渡语:小钱得救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12

5、学习第7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答。

3)齐读。

▲板画:爱心、桥梁

※小结:台湾青年的骨髓、爱心挽救了杭州的小钱,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样的血脉亲情,一定会如同生命的火种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6、整理读全文。

★过渡语:我们再来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爱心,谁来读课文?

▲指名读。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小钱会怎么感激他?会怎么说呢?请你代他写几句话看看。

△学生发表。

四、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也会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献出你的一份爱心。

五、作业

板书设计:

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                                      青年

杭州                                     李博士

                                          台湾

 

 

 

齐读课题

 

 

回答

 

齐解答

 

 

 

 

指名概括内容

 

 

 

 

自由读

练读

回答

 

反复读

 

反复读

 

 

 

 

 

 

 

 

回答

 

回答

观看余震片段

回答

 

 

 

 

回答

反复读

 

 

回答

指名读

 

 

 

 

自由读

回答

齐读

 

 

 

 

 

 

指名读

 

 

 

思考、写一写。

发表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8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