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搭石 (第二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指名朗读)。
师:小朋友们,这一排排普普通通的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2至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开始吧!
2、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两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板块一: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板书: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到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
对!其实没有,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体会得多好啊!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3、 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1)师:“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还有一个词语“绰绰有余”,又是什么意思?
(2)“轻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预评1:用想象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个词,值得我们来学习。1234
预评2: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指名读。预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
再指名读。预评1:身临其境了吗?咱们一起来!
方案二,如学生读不出美的画面,那么师范读,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读,能给我个机会吗?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全班配乐齐读。预评1:水波是在轻轻地荡漾。 预评2: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沥的小诗,看!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你们推荐一位吧!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到搭石,他时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配乐齐读。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一十六万六千四百多道搭石呀,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呀,读——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是的,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师: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还从哪里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预设板块二:
(一)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爷,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板书:为他人着想
(二)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1234
    板书:
理所当然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    ,    总要    ,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    ,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3、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说一说身边的平凡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早上,老师走进我们三1班的教室,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是一种美,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1234
四、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回去后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板书设计:
21搭石
协调有序 为他人着想 理所当然 ……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81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