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搜索作文学学会]做学生学会学习的“搭石”-----《搭石》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9-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 苏霍姆林斯基
对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的重点往往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我们往往习惯了由老师总结重点,分析难点,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仿佛把这些重点难点解决了,我们的学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但是,当老师们把这一切大包大揽之时,就等于在学生们还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将问题的答案抛了出来,那么,这些重点,难点对学生而言还有何可难?疑问又从何而来?
要知道,正是这些所谓的难点,疑点,才是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课堂案例]
在教学课文〈搭石〉后有一则讨论题:课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我在初读课文环节,分别让学生朗读了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接下来,我出示了上面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也让老师感受了一种美。请看屏幕,谁来为大家念一下题目。
(生读题)
师:什么叫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生1:(若有所思)就是我们刚才读的优美的句子吧。
生2:也是这个小村子的景色美,景色美看得见!(师点头)
师:那什么叫“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呢?
生1:就是美到我们心里去的(语句)。
生3:就是山村人们品德美。
师:你真会总结,其实,看不见的还有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让人能感受到美好,让人能露出会心的微笑。那们现在我们就分组来完成这个谈论题,大家可以用不同的记号找出“具体的美”和“心灵的美”,然后小组同学谈论后,向全班作汇报。
(生自由活动,过程中,老师巡视给予指导。)
分组汇报开始。
生1: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很美: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恩,的确,你的读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山间小村里别样的风光,这是看得见的美。
生2:是啊,老师,我们小组的同学都喜欢看这篇文章的插图,您看:远处山脚下雾气腾腾,宛如仙境,近处溪水潺潺,绿草如茵,要是我们能生活在这里就好了!
(此生发言激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议论。)
生3:老师,我觉得,这幅插图里还有一个人很美,就是这位叔叔。
师:为什么呢?
生3:他在搬石头。
师:他为什么搬石头呢?
生3:大家看,中间有块石头没有了,肯定是被水充走了。
师:少了块搭石,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3:所以呀,这个叔叔就主动把搭石再一次码好,这说明,他的心灵特别美,他生怕有人掉到水里。
师:诸如此类的推想,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
生4: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说出你的理解,注意抠住重点词句来说。12
生4:踏上几个来回,不是一个来回,说明搭石头的人很认真的在做这个事,确保稳当了才走。
师:这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这就是----
生:心灵美!
生5:大家请看课文的第4自然段: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生5:这就像我们院子里的人,过得很亲热。
生6:正因为他们谦让,所以才亲热。
生7:生活在这样的小村里,人们都是笑容满面,亲如一家人。
师:往往,我们把“亲如一家人”称为和谐友善,那么,这个小村里的人,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
生:和谐美!
生8:还有呢: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课文里,还有一种“理所当然”的看法,找一找。
生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师:你找的很准确,那么,我们又从这些句子当中,体会到一些什么样的美呢?
生:这里的人尊敬老人,是品德美。
生:为了方便大家行走,大家都会把搭石看成是份内的事,这也是一种品德美。
生:难怪人们说山里的人淳朴善良,他们不讲得失,做事不讲报酬,为别人想得多,这也是一种心灵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棒!其实,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把课文内容读懂,读透,这样学习才有效果!你们把老师带到了这个景美人美的小山村,你们也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思想火花的“美”!

[教学反思]
本环节的设计就是基于解决课后思考题,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突破重难点的能力。
课堂的重点正是教材内容的浓缩和精华,是众多知识点的核心。掌握了重点,就掌握了最关键的部分,就能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明确了重点,就把握了课堂的精髓,就能够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
然而,课本内容看似复杂,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们只能掌握最主要的部分。与其由老师“灌”给学生,不如让他们自己先在“田”里走一遍,教师只要适当“点拨”,撒下学习方法的种子,让这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开花,把“我学会了”变换成“我会学了”。
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
1,直接出示重点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我在此环节中,直接出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什么叫“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问题本身,就把学生的思维和阅读引向了重点问题。学生在课本语言进行分析归纳,已经勤于动手把重点语句进行了勾画,小组讨论又为他们的思考提供了支撑,让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2,相信学生,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在此环节中,我克服了急噪的毛病,在学生若有所思和表达不完整时,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并将话题逐渐引向重点问题的回答上。例如学生说插图上的叔叔美,是备课时始料未及的,但学生显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我不急不躁,而是慢慢引导,并将话题引向深入。
所以,请相信学生吧,学生在畅所欲言的环境中,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时刻去研究课文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学生个个都是天才,个个都能找到不同懂得知识点,个个都懂得创造,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受到你的过多禁锢!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79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