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课后作业设计_《搭石》说课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教材分析:《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通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二、依据课标,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1234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家乡的搭石在作者心目中如珍珠般闪闪发光的美。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什么是搭石?在作者刘章的心里,搭石,却是他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搭石”,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词,以“什么是搭石?”复习导入,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这就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精读语段,自读自悟。以“美”领路,关注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一根主线,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体验文中美好的情感,交流研讨,感悟家乡人美丽的心灵。以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通领整节课的教学,既让学生有线可寻,也便于教师的调控,给人以整体美。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的氛围牢牢控制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下。另外给予了学生极大的空间,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不但体现了教师把握教材,控制学生的功底,更体现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肯定。所以,课堂上,学生纵横于文章之中,品词析句,畅谈感受,陶醉在家乡那流动着浓浓乡情的小溪里。不断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烘托情感。达到了学生、老师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
1品读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通过读—谈感受—想象说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场景?—再通过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感悟乡亲们走搭石的那种无比愉悦的心境,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2我让学生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我是这样教学的(出示图片一)先让学生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出示图片二)同学们请看,这队小学生要去参加课外活动。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你抬起脚来,我——生:紧跟上去。大家就这样,你抬起脚来,我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他紧跟上去。声音踏踏,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出示图片三)家乡的人上工、下工了,他们也排成整齐的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他们既不抢路,也不突然止步,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一切都是那么协调有序。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是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你知道是什么吗?有的学生说:“是他们的心在指挥他们”。对就是因为他们人人有一颗美好的心,人人心里想着他人。这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心在指挥着他们协调有序地走搭石。正是这颗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心,这份时刻关爱他人的情,使得这样的普普通通的景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人人有一颗美好的心,人人心里想着他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234
(三)交流感悟,悟情悟法。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情感丰富的过度语,带到了那个淳朴的山村,充满关爱的父老乡亲面前。在老人一节,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了老人可贵之处,我及时引导“透过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一句句貌似平凡,情在深处的话语,调动了学生读的欲望,说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不但畅谈感受,而且真心体验,读来自然亲切,在情感上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使学生不但在说中训练了理解,在读中培养了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1因此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体会乡亲们早早搭石,特别是上了点岁数的人毫无怨言,埋头修搭石的可敬精神。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2(投影出示:老人摆放搭石的图片)这是家乡的老人在精心地调整搭石,你们看他们是多么仔细,多么耐心啊!放好了,还要亲自上去踩一踩,试一试,直到完全满意了才肯离去。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又让学生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与“生活”相连,拓展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品读第4自然段,拓展想象. ,书上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通过三次品读,三次感悟,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平台上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得到了阅读的精神洗礼。)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感情朗读,理解升华,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小练笔: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美在平凡的小事中。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通过富有激情的过度“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又将学生从刘章的家乡带到了学生的身边,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演变成对身边人、事的思考。于是,也有了美是(   ),它表现在(    )。美是(   ),它表现在(    )。1234
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美是妈妈的微笑;美是老师的汗珠。
“美是爱护老人,它表现在帮奶奶提东西。
“美是勤劳,它表现在帮妈妈干活。”:
“美是团结,它表现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美是勤奋,它表现在认真完成作业”。
“美是整洁,它表现在——一本本整齐的作业本上。”
等等发自肺腑,来自四年级学生的经典的话语。到这里,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也真正得到了他们应该在语文课上应该得到的东西。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
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请你带上一双慧眼再去找一找,并用笔记录下来吧》。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 
(六)课堂延伸,深化提高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七)板书设计: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  让 背  走    
协调有序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5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