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案例_网络环境下《秦兵马俑》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内容,本案例是第二教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文本的诵读感悟,理解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对秦兵马俑的了解很是肤浅,有的甚至从未接触。因此,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由于计算机的普通教育,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所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习本篇课文可行而必要。
教学思路:
    首先播放秦兵马俑的视频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兵马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接着借助网络,让学生观察类型各异、惟妙惟肖的兵马俑图片,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近一个个兵马俑,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思想,触摸他们鲜活而灵动的内心世界;最后,播放规模宏大的俑坑视频,诵读抒情的文本,展开网上对话交流,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激趣
教师行为: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秦兵马俑的视频请大家欣赏,思考: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录像。
学生行为:
    1、观看视频录相。
    2、交流感受。
小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看了兵马俑后,不由赞叹:“这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许多来中国的旅客都说:“到中国不到西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到西安不看兵马俑,等于没有到西安”。秦兵马俑之所以能得到这么高的赞誉,除了因为它的规模宏大外,还因为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价值,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兵马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与神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 二]合作探究、学习文本
(一)学习3-9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类型
教师行为: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3-9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在这些众多的兵马俑中,你对什么俑最感兴趣?
(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按照学生的发言,依次点击网络课件出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各种类型的兵马俑)
3、这些兵马俑,每一件都惟妙惟肖,请“打开《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进入“兵马俑的类型”学习版块,图文结合,观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兵马俑,思考:你对哪些兵马俑感兴趣,它们有些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什么?
(学生可自己单独思考,也可邻桌讨论,还可下位互相交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4、播放秦军勇猛的作战视频录相。
学生行为:
 1、借助网络,图文结合,自主、合作学习各种类型的兵马俑。
    2、大组交流。123
    ①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的特点;
    ② 学习文本的感受。
   (一、兵马俑高大威猛、英勇善战、类型众多、分工明细、训练有素,二、作战一定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理解文本、获取知识、形成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第10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神态
教师行为:
1、一个个兵马俑是一件件的艺术珍品,走近他们,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呼吸,感受到他们鲜活的思想。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十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形态的兵马俑?
    2、组织学生进入“兵马俑神态”学习版块,观察神情各异的兵俑。
    3、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句式进行补白:还有哪些神态的兵马俑。
学生行为:
    1、朗读课文,感知神态各异的兵马俑。
    2、到“图片库”中找寻文本描写的四种神态图片,逐一交流。
    3、借助图片资料,仿照课文句式,补充“……”内容。
    4、学生配乐朗诵,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课件,让学生“走”近一个个兵马俑,认真观察他们的神态,展开丰富想像,触摸它们的呼吸,聆听它们的声音,感受它们的思想,努力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三)学习11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辉煌
教师行为:
    1、播放兵马俑军阵排列录相;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录相,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行为: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体会。
 3、齐读课文:秦兵马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设计意图:视频欣赏与文本朗读结合,再次感悟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以及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师行为:
    1、老师带来了秦兵马俑的补充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网站,请大家点击浏览。
    2、阅读完毕后,思考: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登录“在线交流平台”,将自己的话发表在论坛里。
学生行为:
    1、浏览网站“知识拓展”学习版块。
    2、在线交流。
    3、学生办“兵马俑手抄报”或“兵马俑电子小报”
    【设计意图:发挥网络独具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尽情倾吐,在相互的交流、探究中,加深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农村孩子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对出土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更是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只是电视或读物中偶有耳闻,多半肤浅而零碎;而凭借网络,就会使遥不可及的兵马俑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为文本的学习提供了条件与基础,对于阅读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它通过丰富资源的提供、良好交互平台的搭建,学生在理解文、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完全摒弃了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中对于秦兵马俑多种形态的自主点击欣赏,拓展延伸中的“补充资料、网站”“交流平台”的构建,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123
    3、主题学习网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极好方式。纷繁、浩瀚的网上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难于甄别与取舍。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教师课前将网上的相关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并制成基于课文的主题性学习网站,十分必要。如《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主题性网站的建设,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网站的建设,要注意教学资源的丰富性、针对性、有效性,还要注意它的互动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只要这样,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实践就会彰显出灿烂的丰采与魅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58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