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和情,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歌很相似。我们先轻声读读题目,你觉得这两个题目哪里相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生:都有一个“送”字。
  生:这两首都是送朋友时写的诗。
  师:对,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生:都有地名,“黄鹤楼”、“广陵”和“安西”
  师:这三个地名还不一样,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广陵和安西是朋友要去的地方。你知道这三个地方吗?
  生: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广陵就是扬州,安西……
  师:你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来看看着几个地方(出示地图)。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离我们这里不远,在唐朝时扬州就已经是天下名城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繁华的都市,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看看玩玩;安西就远了,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如果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穿越上千公里的戈壁沙漠,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那里,那里是唐朝的西域边关。
  生: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师:孟浩然是谁?
  生:是一个大诗人,写了《春晓》。
  师: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
  师:元二又是谁?
  生:王维的一个朋友。
  师:大声地读读这两首诗歌的题目,要读出节奏。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吗?
  生:第一首,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生:第二首,是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听明白了吗?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
  师:第二首是——
  生:王维送别元二去安西。
  师:题目中的这个“之”和这个“使”是不是都是“去”意思啊?
  生:是
  师:是吗,那么,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不是也可以变成这样——
  黄鹤楼送孟浩然使广陵送元二之安西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无语)
  师:当然不可以。尽管这两个字都含有“去”的意思,但是细分起来还是有区别的,“之”是“去”的意思,但那是自己要去。孟浩然喜爱田园山水,经常在各处观山看水,这次去广陵,去干什么呢?
  生:去旅游。
  师:是啊,那是他自己想去的,他想去看扬州美景啊。所以是——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使”也有“去”的意思,但那是朝廷让他去的,是派去的,就是——
  生:出使。
  师:对,出使。去干什么呢?当时的唐朝正是盛世,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戍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他是去守卫国家,是去建功立业的。所以是——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明白了吧?那么说说看,题目的意思是谁送别谁去哪里?去干什么?第一首是——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旅游。
  师:第二首是——123
  生: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去保卫国家。
  师: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题目。
  生:(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歌,读两边,要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
  生:朗读
  师:我想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两首诗歌。
  生:朗读
  师:读得很有通顺。可惜有两个字没读好,一个是“渭城朝雨”,知道为什么读“zhao”吗?
  生:是早晨下的雨。
  师:对呀,早晨下的雨就叫——
  生:朝雨
  师:那晚上下的雨叫——
  生:夜雨
  师:那傍晚下的雨叫——
  生:(无语)
  师:暮雨。一起读这句诗,要读“zhao”
  生:朗读
  师:另一个字是“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一起读。
  生:朗读
  师:古诗光是这样读,还不行,还要要读得有韵味。先听老师读一读这两首诗。(范读)下面,请大家先看看下面的注释,想想诗歌的意思,想想诗歌带给你的感觉,再大声地朗读两遍,要读出韵味。
  生:朗读
  师:我还请两位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师:刚才,我们说这两首诗很相像,都是送别诗。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诗人在送别各自的朋友,两位诗人送别朋友的方式还是不一样的。李白站在长江边目送故人远去,李白在江边站了多久?
  生:很久。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就是说朋友的船都看不到了。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说明船都看不到了,他还站着。
  师:是啊,朋友的船越去越远了,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是李白还是久久的站在长江边,痴痴的望着江水流向天边。看看上面的诗歌,想想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他看到了什么?
  生:孤帆远影
  师:孤帆就是——
  生:孤零零的一条帆船
  师:什么的远影?
  生:船的远影
  师:一条小船越去越远了,只剩下了一个影子。到最后连影子也没有了,只看到了——
生:碧空
  生:长江
  师:江水流到哪里去?
  生:天边
  师:李白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啊?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孤帆远影、碧空江水——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长江中一条小船越去越远,看不见了。
  师:你来读读“孤帆远影”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
  生:朗读“孤帆远影”
  师:够远吗?再远一点,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你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小船越去越远了,长江水向着天边流去
  师:你来读读“碧空长江”这个词,读出你头脑中的那幅图画。
  生:朗读“碧空长江”
  师:够长吗?长江一直流到了天边啊,再长一些,读——
  生:朗读“碧空长江”
  师:你用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了那幅图画了吗?我们一起朗读这两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伫立江边,遥望江面,难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叶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他还会看到什么?
  生:还会看到很多船。
  ……
  师: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为什么在他的眼里只有“孤帆”呢?123
  生:因为他的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
  生:因为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
  生:那时他自己心里的孤帆。
  生: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师:是啊,长江上一定会有千帆竞渡,长江两岸一定是繁花似锦,但是,此时此刻,诗人看不见,他能看到的,只有——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那一叶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
  生:孤帆远影
  师:只有他心头的那一叶装满了离愁别绪的——
  生:孤帆远影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
  生: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
  生: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
  生: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
  ……
  师:是啊,孤帆远去,空留长江,李白此时心中定有千言万语想说啊!这千言万语化成这千古绝唱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为见长江天际流。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5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