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案例四川_《猫》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背景: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案例叙述:
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蹭”字学生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教师问:这儿的“蹭”是“摩擦”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摩擦”而用“蹭”呢?
生1:我觉得用“摩擦”的话,小猫就不可爱了。
生2:我也有这种感觉,不用“蹭”的话,小猫就不温柔可亲了。
师:“蹭”有摩擦的意思,但决不仅仅只是“摩擦”这一个内涵。大家联系联系上下文,再找找“蹭”字还有什么新的感觉?
生3:我觉得“蹭”是一种“轻轻的摩擦”。因为如果擦得很重的话,老舍爷爷会不舒服的。
生4:我觉得“蹭”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猫蹭主人的腿,其实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
生5:我觉得“蹭”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知道自己在老舍爷爷面前这样撒个娇,会博得老舍爷爷的高兴。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猫这样轻轻地、温柔地、撒娇似的蹭着老舍爷爷的腿,还能蹭出什么呢?
生6:蹭出可爱。
生7:蹭出友谊。
生8:蹭出顽皮。
生9:蹭出它的天真活泼。
生10:蹭出与主人之间的亲情。
师: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大家体会得各不相同。一个“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猫和谐图”。在老舍爷爷看来,猫就是他的孩子;在猫的眼中,老舍爷爷就是它最可亲可敬的人。
教学反思
一个简简单单的“蹭”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在老师的调拨和学生的意会下,竟然咀嚼出如此丰富的感觉和内涵。学生的这些体会哪个最佳?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的确,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他们阅读了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是他们心灵世界的再现,这些感受都是合理的,也是真实的,都是在尊重了文本基本价值的基础上的独特
体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这些回答并不像说狐狸,有学生说它“狡猾”,有学生说它“聪明”一样完全对立,这些答案之间彼此构成了一个“和谐社会”,各有侧重。所以说,老师肯定这些回答,就是充分“注意”学生的“独特体验”;否则,就容易出现“追求标准答案”的倾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844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