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课文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爬山虎的脚。
  二、明确学习任务,交代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打算从哪几方面去了解爬山虎的脚【3个方面,(1)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2)它是如何爬的;(3)它与墙的关系。】
  出示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由老师引导完成,第二部分由同学之间讨论完成,第三部分由同学自学完成,学习方法十分简单,找出关键句用“﹏﹏”画出来,再找出关键词用“▲▲” 标出来。
  三、导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2.请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用这些关键词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1)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2)脚的形状:枝状、细丝。
  ① 细丝是什么样的呢?全班齐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谁见过蜗牛的触角?(蜗牛的触角很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
  ② 屏幕显示: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脚的细丝的对比图。瞧,爬山虎的脚的细丝与蜗牛的触角都非常细,而且头上还有小圆点,所以在这儿作者的比喻用的非常准确 。
  全班齐读比喻句,好好体悟。
  ③ 脚的颜色:嫩红色。
  3.小结:同学们一块儿把这三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特点。
  4.用电脑演示验证一下大家刚才读对了没有。
  5.再读本段,注意读出脚的可爱来。
  四、讨论完成第四段
  1.组成4人学习小组,也用刚才找关键句的办法学习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关键句、词: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全班齐读关键句。
  4.学生观看电脑演示。
  师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练习:把关键词空出,请学生填空。
  6.刚才我们讲的是一个脚怎么爬,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组成4人小组讨论。
  (2)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爬山虎的脚不像动物的脚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五、自学完成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词.句提示:从“触着”与“没触着”入手。
  2.请一位同学上台把两个关键词写到板书中。(萎.牢固)全班齐读关键句。
  3.请一生朗读,你打算怎么读?(“萎了”读的轻些,表示生命的完结,“牢固”读得强烈些,展示顽强的生命力。)
  4.个别读.齐读感悟。
  5.小结:你们瞧,爬山虎的根扎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观赏这一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录像展示) 12
  六、整合提升,紧扣单元阅读训练要点
  1.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是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让学生找出体现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语句多读几遍,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七、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老师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八、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写迁移:认真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抓住特点写一篇小练笔。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97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