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听课反思评课稿]《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08-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来看一看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看多媒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文怎么写的呢,找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师: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动笔画。)
   师:请你把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热烈讨论)
    师:你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它的叶子绿得很可爱。
    生:因为它的叶子颜色在变化。
    生:它的叶子样子很好看,铺得也很均匀。
    生: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
    师:“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
    生:就像风吹到水面上一样。
    生:就像这样。
  (用手势表示)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闭起眼睛想一想,那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来还荡漾着波纹……多美啊!你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的颜色、那种变化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学生轻声自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教学片段二
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学生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写脚的句子反复朗读)
生:我找到写脚的句子,我来读一读。
生:我也找到了,我也想读一读。123
屏幕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请你们再读读句子,边读边想: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
生: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我觉得他们说得不准确,应该是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这才是脚的位置。
生:我还知道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就像蜗牛的触角,细细的丝,就是爬山虎的脚的形状。
生: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师:现在我们再一次来观察,你认为叶圣陶先生写出了脚的特点吗?分组观察实物。
生:我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确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生:我觉得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颜色是嫩红的。
师:叶圣陶爷爷观察很细致,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我们来认真地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读
师:这一段哪一个词也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生:注意!
师:对,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把学习的自主权一步步的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在交流中丰富认知,并体验合作伙伴的角色,促进学生正确的价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生:我们小组找到了爬山虎爬的句子。生读有关句子。屏幕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生:我找到了爬的动作词。
师:请你用“﹒”标出爬的动作词。学生标注。
师:我还想请你帮个忙,你能把这些动作词突出地读出来吗?(老师带领学生咬文嚼字,体会文字的美,并且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和学生理解的含糊点进行提问,有利于对文章的把握。)
生:能!(生读)
生:我也能!(生读)
师:闭上眼睛,再想象一下爬山虎爬的样子(教师朗读)
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演示爬的过程吗?
生:我来试一试。(生走到黑板前)
生:我的手指看作是细丝,指头看作小圆片。(学生演示)
该生的表演赢得大家的掌声。
师:你真棒!
师: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向上爬。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它爬和壁虎爬有什么不同?
生:动物爬走了脚也跟着走了,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师:说得真好。小壁虎的脚是不留在墙上的,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传说中蛟龙的爪子?
生:因为脚很多,样子相似。
师:你是说样子一样。除了样子还有什么相似?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蛟龙的爪子很硬,又能抓住墙。
师: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123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呢?
师:请大家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师: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师: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小泡泡:“我从文中看出作者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你发现了吗?”
(生读全文)
生: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从“逐渐”可看出作者是连续观察的。
生: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嫰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不几天”可看出作者是连续观察的。
生:“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从这里也可看出作者是连续观察的。
生: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过程也是需要连续观察的。
师:事物的美,事物的奥妙,事物的特征是不容易一下子被发现的,需要进行长期观察。你看,叶圣陶爷爷观察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爬山虎脚的特征。这长期观察,反复观察多么重要啊!(渗透留心观察习惯的培养)                   
教学反思:                                                          
1、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具有独特内心体验,教师应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有要求学生用哪一种统一的语气来读,而是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2、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我有些太着急了,学生一答错,就等不及地提醒学生。若不注意,很容易造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听。那么相反的,老师的宽容、等待,为学生思维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使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所以,探究时,要在时间上等待,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探究时,还要在评价上等待,等待学生的“众说纷纭”。学生在互相探讨、争论的互动过程中,才能激活思维。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9792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