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读后感|《夜莺的歌声》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11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一、我会读:将文中的生字生词自学一下。
剥削  呻吟  喂养  挺拔  愚蠢   习惯  毁灭  防卫   婉转
凶恶   甩掉  机枪  堤防   埋伏  蘑菇  踢球    兴致勃勃
翻滚二、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好好读读,并在小组讨论一下:“夜莺”是怎样巧妙的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员传送情报的。
三、文中有很多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我要把这样的句子都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3、抽生答。
4、教师小结: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本课夜莺的歌指的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
1、默写生字。
2、初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3、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屑”读xiè,不读xuè;“挺”读tǐng,不读tǐn;“拧”不读nǐng,不读nǐn;“呻”读shēn,不读sēn。钉“(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
交流字节解决的词语。1234
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词语,特别是“宛如、兴致勃勃”。
(1)“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读文中的句子。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
③学生自己练习说话
(2)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
(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三、简介情景  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  互动交流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简单交流 “夜莺”是怎样与喜人周旋的。
2、简单交流自己找的含有特殊意义的句子。
五、留下悬念  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目标检测: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    挺    甩    滚   毁   惯
2、组词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抢(     )   防(      )    汉(      )  惯(      )
枪(     )   仿(      )    汗(      )  贯(      )
3、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二、粗读课文  理清脉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中已自然地分好了段。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1234
2、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后板书:(诱敌入林,林中传信,歼灭敌人,再行任务)
三、精读示导  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机智、勇敢)
2、请孩子们认真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用“——”画出来。可以边读边画,也可读完后再画,还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们无论谈到哪里,老师都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指导朗读。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孩子讨论(学生说到哪句,就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活”,快乐、活泼,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下?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磨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磨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有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1234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四、感情升华   角色朗读
①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爱国)
②是呀,我们越读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爱国,请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五、前后联系  体会写法
孩子们读得很好,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读,再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写的内容大致相同:小“夜莺”穿着同样的衣服,坐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这就叫首尾照应。这样写,往往能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写法。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仅仅是小“夜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娅。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或查阅有关书籍,读读她的故事。
目标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
2、填空:
文中的“夜莺”指        ,“歌声”指        ,用这种“歌声”是为了告诉游击队      ,表现小“夜莺”       。
3、写一组对话。(从对话中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
板书设计:
17 、夜莺的歌声
诱敌入林
机智  勇敢
爱 国
林中传信
歼灭敌人
再行任务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319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