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主动与自主]主动探究自主阅读——《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现在,老师与大家一同学习《生命桥》,它同样震撼人的心灵。
    教师认真板书课题:“生命桥”,让学生跟着认真书写。
    指名读课题。
    [评]导入简洁,过渡自然。“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经验交流?
    生:先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读课文。
    生: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下生字表再读。
    生:读课文遇到多音字,同桌互相讨论,吃不准的查一下字典。
    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读完一遍课文的同学可以再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已经读了五遍,真不错。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读得好的,再练一练,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欣赏;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还需加工的,也可以练一练。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同桌互相练说,再指名说。
    师:课文是否读通了?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评]读书要求明确,加强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学习实践中习得的,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细读探究,突出重点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划下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动,使别人听了也深受感动。
    师:各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选择性学习,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独特的。
  (1)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使我们深受感动。
    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生:我体会到老羚羊死了,因为老羚羊坠入了山涧,不可能生还。作者把老羚羊比作一只断翅的鸟写得很感人,小鸟没有了翅膀不能飞翔,就等于没有了生命,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它的生命结束了。
    生:我觉得老羚羊应该死。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老羚羊年纪大了,活得够长了,而小羚羊还小,老羚羊的死换取小羚羊的生是应该的。
    师:老了就该死了?(有的学生在笑)这是你的理解,可以。谁还想说?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体会到年轻羚羊的生是建立在老羚羊死的基础之上,老羚羊的死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老羚羊是为了延续它的后代才这么做的。
    生: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年轻羚羊是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才获得力量,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得到新生。123
    生:我从“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体会到老羚羊很伟大,老羚羊原本可以越得更高,尽它最大的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是它却没有那么做。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边读边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互相交流,真不错,读书就要这样去读。
  [评] 世界是多彩的。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认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感受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们不求整齐划一,只求来自学生心底。
  (2)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很感人。
    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我从“一队队”中想象到老羚羊死去了许多,不是一只两只,这些老羚羊死得很悲壮,一队老羚羊的死才换来另一队年轻羚羊的生。
    生:我读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时很感动,羚羊很有次序,一只接一只地跳,不凌乱,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
    师:你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不错,能否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体会体会呢?
    生:课文开头第一句话就写了“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有猎人的追捕,越是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没有拥挤,没有争夺”也体现后面跳跃的羚羊的精神可贵。
    生:“一队队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使我想到美国“9、11”事件中的大楼里的一万多人从十多层楼梯上下来时同样也是“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
    师:这些美国人的素质正好!
  [评]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潜力。课本是载体,载体资源只有和学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创新的活动。同时,公正、客观的承认其它国家的先进性,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3)生:我读了“试跳成功!”这句话很感动。因为有了第一只老羚羊和第一只小羚羊的试跳成功,才给了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才有后面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第一只老羚羊十分可贵,为其他的老羚羊做出了榜样。
    生:我觉得第一只小羚羊同样可贵,因为它是试跳的,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我觉得这一老一小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4)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很感人。
    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书本上。
    学生人人动笔写话、交流。
    (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山涧上空,一道弧线的完成,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另一道弧线的完成,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新生。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支撑起了小羚羊生命的支点,小羚羊由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更镌刻在我们的心上。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悲壮,令我们终生难忘。)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背下来。
  [评]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是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和超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信息的吸收,更是以内化为特征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自己在创造着自己。123
  (5)师: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猎人们会想些什么?
    生:猎人看到这惊人的一幕,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生:羚羊们的行为大大出乎猎人的意料,猎人们感到非常震惊。
    生:猎人们看到这些小羚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老羚羊,想到了自己。他们受到了教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他们不忍心再去伤害这些无辜的生命。
  [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心自然、关爱生命、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这样的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的。
  四、回归课题,点明主题
    师:“蚁国英雄”和“生命桥”除了同样使老师、同学深受感动,你认为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蚁国英雄”中的蚂蚁和“生命桥”中的羚羊都是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
    生:外层蚂蚁和老羚羊都以自己的死亡换取里层蚂蚁和年轻羚羊的新生。
    师:课题“生命的壮歌”中的“壮”,用哪个词理解最确切?
    (生:悲壮)“歌”是什么意思?(生:赞歌、颂歌)
    师:“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评]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领会课题含义,提高语感能力。
  五、课外延伸
    师:这两个小故事都是讲动物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蚁国英雄”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一,“生命桥”是“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二。如果你是有心人,可以收集这类事例,来续写“生命的壮歌”系列之三、之四……
  [评]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教师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生命的价值,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总评:
  这是一堂体现并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它时时处处贯彻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思想,焕发着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感悟、体验、实践和建构的过程,语文阅读应提倡学生个性化。
  二、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附板书:
                     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生命桥”
                 不松动       猛蹬一下
                 扭成一团      秩序井然
                 不放弃       坠入山涧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31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