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生的眼睛》有感_《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123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人虽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决学生的疑问。]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123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
  四、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      “我”的态度
               母亲        不情愿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捐献

  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文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合作很好。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能够正确认识。
  当然,教学中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朗读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他们读得不好时,应及时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指导。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做引导做适当的归纳小结。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318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